汽车上的互联网——鸡肋向鸡排的转变

摘要

车载互联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一直是“鸡肋”,在上海车展现场,我看到了“鸡肋”向“鸡排”转变的端倪,车载互联网正在朝向一个良好的趋势,缓慢得改变。

汽车上需要互联网么?

当我们在手机上能完成查找附近热门餐厅,发微博,搜索结果直接导航到目的地这样的操作时,在汽车上放置相同的功能,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么?宝马互联驾驶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在汽车上增加互联网功能是有必要的,这意味着更安全的操作,和更好的用车体验。

在车里延续互联网的好体验

在车里收听你的豆瓣电台,用手机把导航目的地发给车载导航,大部分驾驶者不会拒绝这样的功能,在汽车里无缝使用一些你常用的,或对驾驶有帮助的互联网服务能有效提升驾驶者的“用户体验”。有了和汽车贴合紧密的互联网服务,用户自然会生出在车内使用的“需求”。

这种必要性背后,也表示汽车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逐渐向个人的移动私人空间所转变。智能手机带来的是随身携带的数据、运算中心,汽车则可能演变成移动的私人空间。这种概念上的转变让用户自然希望智能设备上的体验和服务能够无缝延展到车内。

安全操作

通过内置 SIM 卡,宝马的互联驾驶拥有了比较完备的 SOS 紧急呼叫服务,通过数据传输,呼叫中心能够获取车辆所在位置和车辆状况信息,这样有利于对事故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开车用手机访问社交网络,查询地图一直被认为是危险的事情,但是这种行为属于驾驶者的主动行为,汽车厂商无法阻止。但是当这些互联网服务接入到汽车后,厂商就可以在信息显示方式,交互上做出一些安全防护——比如语音指令,抬头显示等。某种程度上,让原来的被动安全变成主动安全。

汽车与互联网的鸿沟

在宝马互联驾驶的体验、采访中的确有不少亮点,但是汽车与互联网依然是两个重合度不高的行业。这其中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天生不合的气质

汽车与互联网天生有隔阂,汽车是一个封闭的硬件、软件系统;而互联网是一个崇尚开放的领域。气质上的不同让汽车与互联网在结合的过程一直不顺利。

另外汽车厂商已经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对运营商的蚕食,操作系统、应用生态让手机制造商少了很多利润。很难说这种事情会不会发生在汽车行业大幅度拥抱互联网之后——Google 无人驾驶收集的数据对于未来交通出行的影响不可小视,汽车厂商肯定不愿意沦为交通工具的生产者,它们依然希望自己是行业的领导者。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汽车中内置的“互联网应用”、“互联网服务”又弱又烂——汽车行业不愿意将车辆的控制权与用户的数据交给互联网企业。它们希望自己是连接驾驶者与汽车的唯一中介。

多方利益的博弈

更新及时的导航服务,或语音云搜索技术没有出现在车里,和内置在汽车中的导航服务,高端品牌拥有的呼叫中心都涉及到了很多利益相关行业不无关系,某种程度上汽车厂商不愿意轻易做出改变,放弃现有的收益。

在智能设备比较普及的地区,114 电话查询这种服务早已被移动搜索或者生活服务搜索取代;手机地图快速的更新频率也让很多人放弃了更新不便的导航仪。当汽车厂商还在以用户旧有习惯为自己的封闭做苍白的辩解时,也表示他们丧失了对用户需求的跟进能力。

缓慢的前进

汽车厂商对互联网欲说还休的态度让汽车智能化的脚步变得缓慢。不过好在部分汽车厂商已经意识到变革的时候来了,如果自己不做出改变,Tesla 这样的创新者可能会颠覆自己过去积累的一切。

我们费了很多精力去和豆瓣 FM 一起努力,实现了汽车和手机上音乐的无缝衔接——当你把手机插到车里,通过车载音响可以继续上次的播放进度。很多用户向我们表示这种体验非常好。

当宝马互联驾驶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我时,我觉得那些传统车企中富有极客精神的创新者,终于开始行动了。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