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浪密友想到的私密社交

摘要

私密社交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用户私密内容的数量,一个是用户习惯的培养。对于这两个问题,没有答案,只有做了才知道。

是否有某些小秘密不想在微博公开?是否想拥有畅所欲言的亲密好友圈?是否身处异地无法与心爱的TA共享浪漫时分?由新浪微博为你量身打造的密友手机客户端已经正式上线 Apple App Store了,还等什么,赶快来瞧瞧吧!

如果你用过新浪密友的话,应该对上述的文字很熟悉,这是用户开通新浪密友后会默认自动发送到新浪微博上的一段宣传语。新浪密友是新浪推出了一款更加私密的社交工具,从战略上来说,新浪推出密友这款产品是对新浪微博在社交上的补充,补充意义大于防御。

从公共社交到私密社交的转变

业界对新浪微博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新媒体,一个是社交。但是在新媒体方向上,就现在的发展现状来说,新浪微博应该颇有些无奈。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最大的改变在于传播渠道和内容的生产方式上,这两点微博显然已经做到了。作为内容的生产方式上,新浪微博现有的功能已经完全可以实现。但是作为传播渠道,新浪微博的效率却在逐渐降低。最近行业内都在说新浪微博的活跃度在降低,从我个人对身边朋友的观察发现,确实如此。虽然微博用户的数量没有降低,但是用户花费在微博上的时间肯定越来越少了,这就意味着信息在微博上发挥的作用在降低,对于借助微博传播的企业来说肯定是个坏消息。举个例子,你的粉丝是 100 万,但是自己所发的一条信息可能只有 20 万人看到了(只是用一个数字来衡量一下)。而且对于微博主来说,你又不能重复发送,因为如果重复发送的话就会给已经看到的用户增加反感,增加了掉粉的可能性。要想让信息在微博上发挥充分作用,其实对用户活跃度的要求是蛮高的,需要用户花费在微博上的时间很多,一个普通用户玩微博时间长的话,可能都会关注上百人,关注的人越多信息更新的频率就越高,所以说用户很难保证关注的人发的微博都看到。久而久之,可能你会有这种感觉,自己的微博被粉丝看到已经属于偶然性事件了。

我们可以衡量外链在微博上的转化率,但却很难衡量出信息在微博上的宣传作用如何,品牌的知名度究竟扩大了多少。对媒体而言,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其生存的基础,但是微博上除了传统媒体的账号外,也有很多营销账号,没有权威性可言,这样一来对用户而言就没有特意去查看自己关注账号所发微博内容的必要性。而那些传统媒体在微博上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积攒大量粉丝,主要还是因为原有影响力在线上的延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用户接受信息都是由用户的主动意愿发起的,要么是用户自己自动购买的,要么是用户主动访问其网站的,付出而得到的东西人们当然会珍惜,所以说媒体在线下渠道传播对用户群的影响要比微博好很多。微博作为媒体有其用户量大的优势,但是其影响力却在减少,而这也是微博在根源上无法解决的问题。

从社会化媒体到社交网络的摇摆

上面说了微博作为新媒体发展的尴尬处境,相信新浪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推出了主打精品内容的微刊等产品,未来发展方向上也大幅倾向于社交了,从新浪近几次的改版来看社交意图非常明显。

但是微博本身的关系建立系统过于开放,普通定义上的社交网络 SNS,例如人人网、开心网,用户关系建立的前提是需要两者共同的意愿,而微博却不同,用户信息的开放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当被另一用户关注之后,用户的内容即开放。但是对于微博来说又不能改变这个关系链,因为一旦改变,微博的整个系统就会破坏,到时候就成了四不像,失去了方向。所以说微博注定了不会成为像人人网那样的社交网络,要想做新媒体就必须开放关系链,要想做社交就必须封闭,两者看似不可兼得。同样,新浪也认识到了微博在社交私密性方面的欠缺,新浪微博 V5 版上线后,我们也看到了新浪微博在功能上往社交方向做了很大的努力,包括对好友的分组,发布私密微博等。新浪微博在两个环节上做了工作,一个是用户的接收,一个是信息的发送。根据人的重要性,让用户对其粉丝进行分组,根据信息的重要性,让用户对其信息进行隐私设置。其实就是 Google+ 的圈子概念,只让合适的人看到合适的信息。

线上社交之所以有需求是由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造成的,朋友之间难免都会分别,当两人不在同一个地方了彼此就需要一个联系工具。学习中,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都会有一次毕业,毕业就意味着原本在一起的人分居两地。工作中,原本在一家公司的同事,也会因工作更换的关系,而不在同一个城市了,这时候大家就需要一个联系工具,而社交网络的出现不仅降低了物质上的成本而且让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更加丰富。私密社交是基于现有社交网络基础上的对用户交流更深层次的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朋友,而且很多,但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对待朋友是分层次的,有些朋友我们称得上是兄弟,有些朋友被我们看作是闺蜜,虽然大家都不会对朋友说心里的这种想法,但是从每个人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来他们对朋友的重视程度,而且会相差很明显。

谈及社交的对象,又要回归现实,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对象包括亲戚、朋友(包括同学)和恋人,大体可以分为这三个人群。要说这三个人群在社交网络上成为好友可能性的大小,朋友>恋人>亲戚,中国的家庭大多数为独生子,无数的研究报告告诉我们孩子并不意愿在互联网上与父母成为好友,对于社交网络而言,亲戚这个群体包括父母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指兄妹。很明显,在社交网络上占最大比例的就要属朋友这个群体了。现实情况中,一些我们不想成为朋友的人也在 SNS 上与我们搭建了好友关系,虽并非个人意愿,但是别人的意愿也会迫使这个好友关系的建立。这就让私密社交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因为有些信息我们只想分享给特定的朋友。而这一点,已有的社交网络如人人、开心是做不到的,因为他们没有将用户的好友依据在其心中的重要性分组,仅有的一个功能应该就算“特别关注”了,但显然这个功能并满足不了用户私密社交的需求。

移动私密社交的探索

说到现在私密社交的产品形态,主要有两种路线:一种是例如 Path 和新浪密友这样的纯密友社交平台,基础关系链就是所谓的密友,提高好友的门槛,只邀请与自己关系更铁的朋友成为好友。一个是例如朋友网圈子这样的,基于社交网络基础上的对好友进行再分组,在普通朋友的基础上把一些特别好的朋友集中到一起,大家可以在一个私密的空间中分享一些私密内容。还无法判断两条路谁对谁错,都在摸索。

对于私密社交来说绝对是有需求的,但问题是这个需求量有多大。人是情感很丰富的动物,每个人都有性格差异,而这种性格差异又体现在大家对待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对私密内容的定义是不同的,问题就在于用户的私密内容有多少。还有一个问题是用户是否愿意给予,当用户有了私密内容后,是否愿意在私密社交平台上分享。说到底,对用户而言,当他有了私密内容后,关键是找一个心里期许的倾诉对象,更多的是满足心理上的宣泄,私密社交产品的目标就是要让用户把自己当做宣泄渠道。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活跃度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好友上传的内容多少,而网站本身的功能以及隐私设置,就会影响用户上传内容的数量,间接影响到用户的活跃度。如果我们想更完善的满足用户私密社交的需求,需要用户对自己的好友进行多维度的划分,用户发表内容时也需要根据其内容设定目标好友,然而这对于用户来说操作成本太大,用户的使用意愿肯定不高。但到要想做到真正的私密社交,这样的功能需求又必须存在。

总结而言,私密社交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用户私密内容的数量,一个是用户习惯的培养。对于这两个问题,没有答案,只有做了才知道。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