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 初创公司的困与竞

摘要

每一个踏上创业征程的创始人除了要谨慎地考量出发点、资金、市场等问题,还有更多技术、运营、管理、法律层面的壁垒需要突破,第29期活动“初创公司的困与竞”为创业者解惑。

2012 年 6 月 26 日,商业价值杂志与极客公园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初创公司的困与竞”的线下活动。

每一个踏上创业征程的创始人除了要谨慎考量出发点、资金、市场等问题外,还有更多技术、运营、管理、法律层面的壁垒需要突破。本次活动邀请到国内成功的创业者、以及帮助创业者成功的先行者们,帮助我们共同发现创业中很关键但也很易忽视的问题

以下是嘉宾在现场的一些精彩观点:

简晶 - 拨号精灵创始人

技术驱动运营只是特定时期的一个打法,当一个产品满足市场刚性需求时,如果其同时形成口碑效应,这将带来技术驱动运营的一个特殊时期的结果。但是当这个市场逐渐饱和时,市场运营会开始起更重要的作用。开发者需要想办法从市场的角度,让更多的用户来了解到其产品,让其成为自己的用户。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各种各样的需求不断涌现,会导致各种各样不同应用的出现。对单独的一款产品来说,需求的发散导致决定了它必须要结合真正的市场运营去进行操作,在产品成熟以后不断花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资源在市场上,我相信这是每个公司都要走的路。

产品技术本身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准备、技术实现能力、发现需求的能力,那么你就没办法做出一个市场需要的产品。

当一个新的市场需求产生的时候,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把新的满足市场的点找出来,而且有新的技术去实现它、推动它的话,那么就算有再多的市场资源也是不行的。产品运营是一个循环,首先技术推动产品,然后再用市场推动产品,同时产生新的技术需求来完善这个产品,一步步车轮一样朝前滚。

徐磊 - 布丁移动创始人

评估效率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目标。在讨论任何跟效率有关的话题之前,你都要先问问自己,你的目标是什么,没有目标的效率就意味着什么呢?一天工作12个小时,15个小时,每天团队忙的团团转,到最后发现还在原地。

一个团队不在于人多,其实要对的人:理念上合是第一点,第二点是需要可以自我激励,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气场得合,你再强的一个人,有可能来了以后让你团队崩溃了,

效率的可扩展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当你为了刻意保持你的效率,而让你的团队失去扩展性,那就没有用了,当一个团队有他的很好的一个扩展性的时候,你的效率才真的能够发挥出来。

创业团队其实很简单,要找到一个对的方向,找到一个对的方法,找到一些跟你蛮合拍的人在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事,至少是让你觉得对的事、你可以信仰的事,最后也应该做轻松一点。

陈广涛 - 多贝创始人

美国的云服务远远不是一个幻想,Amazon的云服务让建站、运营、提速都非常的简单。在中国我们很难找到一个能够让一个小型的创业者你可以很舒服的去规划你的业务,而不用去担心你基础设施这样的一个产品。

按照流量付费的模式的好处是,无论你是大还是小,你在你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平等的用户。我的流量可以很小,但是我每月付出的费用也很低,当我突然间变得很大的时候,我付出的费用也很高,但是相应我的收益也很高,这个是一个非常有利于小型公司的这么一种计费方式。

杨明刚 - 安全宝 VP

安全行业一直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或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直靠事件去驱动的,从最早的 CIH、后来的熊猫烧香、到现在的超级火焰,随着病毒的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防毒或者是杀毒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渗透测试其实是事先发现企业网站相关的高危漏洞,相关的可被利用的攻击环节,去提前发现并报告给这个网站。

现在的病毒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功利性非常强,不会随随便便编写个病毒,去攻击谁的网络,编写这个病毒一般都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或者是某一个行业,或者是某一个机构的网站,去窃取他的情报。

王宇翔 - 豆果创始人

社区运营应该从数据用户的需求,做成用户的行为出发。社区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发动用户的价值,让用户变成你的内容奉献者,让用户变成你的发动机或者是变成你的生产力,这个可能是社区运营的一个根本。

运营不是说你一个人去做或你一个人单打独斗,有时候你会去借一些新闻、借一些热点、借其他的一些东西,让自己变得很强大。

运维本质其实是做产品的,你的产品好了可能会帮助你很多的忙。在做运营的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一定要让每一个人强迫症表现的更明显一点,大家都很喜欢刷微博,你为什么要去刷微博,没有事干大家都喜欢刷微博,就是他很好的通过产品将你这种强迫的这种情绪表达的最淋漓尽致,这个是运营的一种风格,他不是一锤子买卖,

虚拟的社区实际上是一个真实社会的平行世界,也就是说整个虚拟社区跟我们真实的社会是平行的。你们可以去想一想,所有做的非常好的社区,或者是互动类的电视节目,实际上模拟的都是我们真实社会的一些场景。

文飞翔 - 17Startup 创始人

媒体价值面临着非常多的困境,面向专业用户还是大众用户、高调还是低调、追捧还是追杀、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这些都是公司成长当中需要考虑的。

怎么样去善用媒体?1)有一个媒体的朋友,不管是在宣传报道或是其他方面会给你讲很多的东西;2)慎用公关和PR,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没有必要像大的集团公司一样找公关或是PR来和媒体对接;3)自媒体是非常重要的平台,在某些方面完全可以取代各界行业的媒体;4)媒体的偏好追求有吸引力的报道,大家可以去想很多有故事性有情节性的一些东西;5)真实和坦然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希望有很多的炒作或虚假消息。但媒体毕竟只是第三方,大家更多的关注的可能还是自己的用户和客户。

联席访谈:创业及融资过程中的法务陷阱

— 知乎运营总监成远、创新工场法务官林莺、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Raymond Wang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像 Facebook 这样的成功公司,他们之间的共性是非常非常大的,他们做事情比较规范,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烈的价值观。流氓公司可能开始也会成功,但是做到上市的时候、做到很大的时候,一定会有各自千奇百怪的现象。

作为创业者,刚开始的时候不要把公司架构想的非常的复杂,我特别反对创业者把一个法律的事情做的很复杂,我希望大家做的干净一些,简单一些。大家要有这种意识:现在你的很多小的硬伤,将来会有上万倍的成本来偿还,包括 Facebook 上市,如果你仔细看,仍然有一些管理上的硬伤。

创业者没有必要去成为一个律师,对所有的法律细节都非常的了解,但是至少要有一个 Common Sense,就是对法律基本上会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创始人之间的闹掰大部分可以归结到两点,就是一个是利益分配,一个是管理权限。我们在法律上没有办法完全去避免这种情况,但我们确实可以在此之前做一些好的制度的安排,设置一些规则。

借鉴也好、抄袭也好、复制也好,一定要非常清楚你的模式在国外生存的土壤是什么样的。不光是商业土壤,还有一些法律上、还有一些制度上的土壤,把某种模式搬到中国,要根据制度的不同、法律环境的不同,做对应的调整。这种调整非常重要,否则模式建立在美国的法律架构上,到中国一定会失败。

在知识产权这个事情上,要减少损失,最重要的是价值观。我见过很多公司他们对法律没有概念,但是他们做的知识产权上的事情做的很对,为什么?他们有很好的价值观,他们知道这件事情怎么做,他们出于本能做事情就是对的。

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去找律师去做的,我觉得基本上有两个标准,一个标准就是这个问题是系统性的问题,还是偶发性的问题,像公司架构问题、劳动关系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商业秘密保护体系问题,这些是比较系统的东西,建议找一家律师;第二个标准就是这个事情的价值对我有多大,责任特别重大的合同建议律师去看一看。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