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 2.0 - 无障碍社交探索与发现

摘要

Highlight 这样的新兴社交发现、探索服务的崛起和滑铁卢让我们思考社交网络的未来。弹性社交这一概念是天生具有缺陷,还是尚未找到最理想的执行方式?社交网络 2.0 将如何进化?

愿景:结识你原本会错过的人

我们曾经将这一切归为命运:在某个地方碰见一个陌生人,很偶然的开始一段对话,继而发现我们都喜欢同一个电影、同一支球队、同一本小说。在更多的聊天后,我们发现我们居然有一些共同的熟人。故事继续,我们成为了工作上的伙伴,生活中的好友。

当然命运并非始终眷顾我们,我们偶尔会回想在生活的某个时刻,是否错过了那些可能改变我们生活的重要的那个人。在上月初的 2012 奥斯汀 SXSW 大会上,科技潮人们讨论的最多的 Hightlight 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生的。

“以一种更有趣的方式帮助你了解和认识你周围的人。”

Highlight 的卖点在于其自动帮助用户发现身边那些可能值得关注的人,而在过去,这些人往往跟我们失之交臂。

Highlight、Sonar、Glancee 这一类基于地理位置和场景的弹性社交发现类应用为我们勾勒的是一个美妙的场面。当你走在大街上时,当你在酒吧里聚会时,你周围人的信息会实时出现在你的应用内,包括他们的名字、照片、兴趣爱好、共同好友,或其他的公开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我们也许能够发现许多以往不会发现的关系,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发现是这一类应用希望为用户带来的最大价值。

Highlight

疑惑:被诅咒的“弹性社交”

这让我们不能不联想到 2011 年的 Color,而在 SXSW 的几天中,这一类应用从最初的万人追捧到迅速的沉寂,这同样也让人联想到 Color。弹性社交这一概念从 Color 的引爆开始,就不断受到众人争议,之后的众多尝试也毁誉参半。这一概念是天生具有缺陷,还是尚未找到最理想的执行方式?

2011 年的 Color 无疑是弹性社交浪潮的掀起者,就产品概念来说它非常惊艳,但在执行层面却具有严重缺陷。对于一款主打社交的应用,Color 在用户推广(未利用如 Facebook 这样成熟的社交关系网络来迅速扩大用户群)、产品设计(缺乏清晰的产品功能引导)、产品宣传(过度的明星效应和宣传)等地方犯下了多个错误,这使其成为 2011 年最令人失望的产品之一。弹性社交这一概念虽然从此落下了坏名声,虽然后来的试水产品依然众多,然而成功者依然渺渺。

Color

相比国外,从陌陌的陌生人社交,到幸会的聚会社交,国内对于弹性社交的扩展呈现了更加多元的局面,而腾讯的微信更是从陌陌的产品引经,打造了上亿用户的庞大产品。但微信毕竟不是一个主打弹性社交的产品,腾讯原有生态圈内的关系才是其成功的最大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陌陌核心的陌生人社交概念缺陷很明显:筛选标准过低造成其用途受到太大的局限,用户很难指望在上面真正发现值得长期发展的关系。陌陌创始人雷小亮曾经提到的,希望用户在陌陌上向陌生人询问本地生活问题、相同兴趣的人共同筹划活动等用途在目前的环境下已经很难实现。

幸会聚焦于聚会场景的社交定位虽然在理论上会使用户在上面发现的关系更具有价值,但定位过窄、同时用户未能广泛铺开造成的用户群过小很快让用户在幸会上难以发现新的关系。幸会旧版现在已处于停滞状态,创始人 Cindy 透露,预计将在 4 月底上线一款完全重构的新版本。

探索:新一代的弹性应用

Highlight 及这一类的新形态社交应用正是在这一环境下诞生的。与陌陌类似的是,它们希望能够让用户发现更多原本陌生的关系;与幸会类似的是,它们引入了更多的用户社交信息进行筛选和推荐,让用户能够发现那些我们更可能喜欢的人,进行更有意义的社交,而不是盲目的随机撞运气。

  • 吸取了 Color 的教训,它们都引入了用户的现有 Facebook 好友关系,在广泛推广前提前放出应用积累用户,这正是它们在 SXSW 前引起一阵轰动的原因。

  • 这些新的应用采取的后台运行模式是其功能的核心元素。传统签到应用需要用户每到一个新的地方,自觉的拿出手机打开应用,期待能够在上面发现有意思的东西,这对于日渐倾向于本地生活服务的 Foursquare 来说虽然还是略显繁琐,但还可以接受,毕竟其用户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对于主打探索性社交的应用来说,这一过程过于笨重,如果用户几次打开应用都一无所获,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就再也不会使用了。在理想情况下,后台运行使得用户无需费力的主动查看,由应用本身智能推荐有意思的人给用户,减轻了使用的门槛。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理想情况”下。事实上,这类应用遭受到的滑铁卢也来源于这一特点。人们迅速发现,后台保持运行并调用 GPS 数据的 Highlight 让他们的手机续航时间大福降低,这让很多人不能不弃用Highlight,这一问题在这类应用中广泛存在。

此外,提醒信息的相关性不足也是它们亟待改进的地方。Highlight 计划通过进一步挖掘用户的 Facebook 数据来实现更加精准的关系推荐,创始人 Davison 这样描述其认为“有价值的关系”:拥有多个共同好友的两个人之间可能会有成为好友的潜力;两个同样喜欢一个小众乐队的人会比喜欢一个大众歌手的人更加可能发展关系;两个同属于纽约的人同时出现在堪萨斯,他们之间可能的共同点会比两个同属纽约的人多得多。Highlight 想要发掘的就是这种人们交往过程中微妙的关系。

Highlight 创始人 Davison 对未来的展望场景非常酷,但很不幸的也让我联想到 Color:“如果用户想要分享除了个人档案之外的更多元化的信息,那么我们的可能性就更大。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坐在公车或地铁上戴着耳塞听音乐,我能够看见你在听什么歌曲,如果我同样也喜欢这首歌曲,我们之间也许能够激起更多的话题。”很多时候两个人的结识正得益于一个恰当的话题,这类应用为用户带来的就是一个最佳的话题发起建议。

然而它们再次遭遇的滑铁卢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弹性社交看上去很美,但也许其并不适合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类型。

  • 发现周围的潜在关系固然有价值,但缺乏明确使用意图的社交并不存在,拥有共同好友、共同兴趣并不意味着两个人就会自然的结识;
  • 虽然通过 Facebook 等社交网络开放平台能够获得庞大的用户信息,但要实现精准的社交推荐对于算法和服务的整体能力拥有非常高的要求,这是许多创业型产品难以做到的;
  • 要足以发挥作用,这种服务要求的庞大使用用户是普通应用不可能达到的;
  • 虽然具有推送功能,但用户仍然需要主动去查看手机 App 上的推荐信息依然不便,还未能达到真正无障碍发现的理想使用场景;
  • 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在这样的应用环境下将受到严重的挑战,我们熟知的隐私在未来可能将不复存在。

巨头主导的未来?

如果不考虑用户隐私危机,由 Facebook、Google 这样用户广泛、数据完备的互联网巨头主导的弹性社交无疑会更具现实可能性。

  • Facebook 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庞大的用户关系网络数据,最近开始大力推广的“无障碍分享”功能更是为此类探索类服务提供了更海量的隐性相关信息挖掘。在这些数据支持下,Facebook 可能实现的社交探索可能性是无限的。
  • Google 近日公布的增强现实眼镜项目 Project Glass 如果结合 Google+,甚至更多的第三方数据,其现实可能性将无比贴近最真实的弹性社交体验。

此外,腾讯之前“不小心”发布的 QQ 圈子挖掘出来的详尽好友关系链条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内互联网巨头在社交关系挖掘方面的强大能力,结合腾讯一干应用聚集的庞大数据,其想做到真正的智能化社交发现服务也非常具有潜力。

扩展:社交以外的“弹性”与推荐

“弹性”本身并不是结果,只有在结合了各种数据后,为用户提供最恰当的筛选和推荐才能带来真正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弹性”的应用范围无疑可以扩展到更多地方:在本地化电子商务领域,利用用户的地理位置、所处场所、时间、个人喜好,为用户推荐相关的饭馆或娱乐场所;在健康医疗领域,根据用户的身体情况、天气状况等,为用户推荐最合适的锻炼建议…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