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客户行为和消费习惯的转变, 光大科技借鉴业界成熟的分布式技术和互联网成熟的服务化经验, 金融 IT 系统建设正在逐步向分布式、服务化的架构趋势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客户行为和消费习惯的转变, 光大科技借鉴业界成熟的分布式技术和互联网成熟的服务化经验, 金融 IT 系统建设正在逐步向分布式、服务化的架构趋势发展。
企业级微服务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 应用版本迭代困难
随着应用的功能越多, 业务越复杂, 代码的耦合度也越来越高, 新特性上线周期逐步拉长, 使得应用版本迭代愈发困难。
· 异构系统无法统一治理
企业级 IT 系统多语言、多协议、多框架的现状, 为统一进行服务整合、服务治理设下困局。同时, 由于 IT 系统部署基础设施复杂, 物理机、虚拟机与容器并存, 支持跨平台的技术难点亟需解决。
· 数据一致性很难得到保证
在生产环境中, 网络通信异常、节点故障、存储数据丢失等突发状况易导致数据出现差异, 而使用分布式事务存在较高的技术复杂度。
· 高昂的维护成本
★现有系统架构复杂, 维护成本较高;
★转型期间需占用大量人力、设备投入, 改造成本大;
★新老系统交叉并存, 维护难度升级, 缺少平滑过渡基础能力。
近年来, 以 Spring Cloud、Dubbo 为代表的开源微服务框架成为业界主流的微服务脚手架。上述框架已具备服务注册发现、健康检查等基础微服务能力, 但面对企业级应用所涉及的服务访问安全控制、服务流控、路由控制、灰度发布等高阶服务治理问题, 仍须应用自行整合大量的第三方开源框架。这使得微服务业务应用设计开发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对于企业构建统一的微服务研发平台带来一定困难。
产品简介
E 捷微服务管理平台是光大科技为解决分布式服务系统建设难题, 基于主流的分布式技术和微服务框架, 自主设计研发的微服务架构应用开发运行平台。
平台提供了开箱即用的服务注册发现、细粒度服务治理、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分布式配置管理、分布式事务管理、微服务应用性能监控等基础能力, 支持适配金融行业多平台部署环境, 满足业务应用微服务架构迁移改造、企业级服务治理、服务总线等多种应用场景。
产品优势
· 细粒度服务治理
★兼容多种微服务框架的服务注册与发现
★精细到 API 级别的服务鉴权、服务路由、服务限流能力, 满足开箱即用
★原子服务组合编排, 快速生成新业务服务
★分布式事务、分布式配置等基础分布式能力管理
· 主流微服务框架支持
★兼容 Spring Cloud,Service Mesh 等多种技术框架
★实现不同技术体系、不同语言服务的互联互通
★标签化扩展, 完全兼容原生 Spring Cloud
· 多平台部署支持
★支持物理机/虚拟机部署, 符合金融行业 IT 系统架构过渡需求
★支持 Docker 容器部署, 与 K8s 容器云平台无缝整合
· 全面数据化运营
★全平台的主机资源、应用状态、服务性能监控
★分布式服务全链路跟踪、服务关系图形分析
★兼容 OpenTracing 标准, 支持与企业现有的应用性能管理系统 (APM) 快速整合
★日志统一收集分析、全文检索能力
产品特色
▶无入侵
开箱即用的微服务架构基础能力, 应用系统只须关注业务需求实现。
▶低成本
企业只需建设一套平台, 解决所有微服务系统建设共性问题, 大大节省人力及设备投入。
▶跨平台
「主流框架+服务网格模式」实现跨技术体系支持;自主研发统一代理模式, 满足物理机、虚拟机、容器多平台需求。
▶易治理
鉴权、限流、熔断、路由、跟踪等丰富的服务治理手段, 小到单个应用系统内, 大到企业服务总线, 满足多种应用场景。
产品社会效益
E 捷微服务管理平台作为一个基础的技术平台, 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金融行业微服务架构 IT 系统建设的痛点和难点, 助力存量系统由单体架构平滑过渡到分布式架构, 为构建企业内新一代分布式服务总线提供支撑。
微服务管理平台虽然不直接面向客户, 但其间接地为金融企业的各类金融产品、渠道系统提供了快速满足客户、社会、民生需求的基础支撑能力。基于平台的业务系统可以大大缩短需求从设计、开发、测试到上线的时间, 真正将金融科技服务于社会大众。
客户案例
E 捷微服务管理平台已在国内多家大型金融企业落地实施, 为微服务开发及使用提供良好的平台基础, 打造一个完善的企业 IT 建设微服务生态圈。
某信托公司微服务管理平台
伴随着客户公司近几年来的跨越式发展, 客户进一步加大布局业务领域的力度。E 捷微服务管理平台部署上线后, 对客户提高科技项目的迭代速度和交付质量, 提升科技服务的响应能力, 满足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支持业务的高速发展, 提供产品能力促进科技业务数字化转型, 提升客户公司科技的工程能力,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E 捷微服务管理平台提供高度可扩展能力, 方便快捷地与该客户自动化运维 DevOps 平台、容器云平台、应用监控平台、统一身份认证 IAM 平台进行深度集成, 实现客户公司整体战略的数字化转型目标。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