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可穿戴」看到了新未来

摘要

健康不仅仅是健身自拍和微信晒步数,民众对健康认知的改变暗藏巨大空间。

一次肺炎疫情,第一次让多数国人意识到,保持健康和有病去医院之间的巨大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里,跟着健身 App 里的教练在家锻炼、尝试居家做饭和保持良好的作息,可能要比新冠肺炎和医院的床位更有价值。而健康这个大概念,在今年春天真正落地的场景,可能是一个口罩,或者,一个健康手环或者智能手表。

2009 年 Fitbit 推出那个经典的衣服夹子一样的 Fitbit Tracker 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开启接下来十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当 Fitbit 和 Jawbone 的手环依然是硅谷精英的玩物时,2014 年,华米科技推出的小米手环一代,已经成功让手环「飞入寻常百姓家」。四年后,华米科技在纽交所正式上市;到了 2019 年,其手环和智能手表等智能设备的累计销量过亿,已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最重要的领先玩家。

当 Fitbit、Pebble、Jawbone 等美国先行者相继破产和被收购之后,华米成为独立厂家中的龙头之时,创始人黄汪也在思考,「可穿戴设备」硬件背后的目标是什么,公司的下一个高度应该是怎样的?

当华米开始「摸石头过河」时,年初的肺炎疫情,从侧面验证了公司未来的使命和战略。

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健身类产品

健康与数据共振

2018 年,华米上市之后,创始人黄汪和全体管理层不止一次开会探讨,作为一家可穿戴设备的硬件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不仅在公司内部,在极客公园前沿社举办的活动中,黄汪也和其他公司的创始人讨论了华米的下一步发展计划。

当时,经过十年发展,可穿戴设备已经到达一个发展平台期。Fitbit 等同类公司受巨头和后来者冲击,市值缩水至 20 亿美元左右。苹果凭借 Apple Watch 后发先至,掌控了高端智能手表市场;谷歌利用 Android 系统优势,推进 Wear OS 智能手表阵营,并在其后将 Fitbit 收入麾下。巨头看中的不仅是单纯的硬件市场,更是一个个运动追踪芯片背后存储的数据。

经过长时间的深度思考,黄汪将华米公司的战略目标从可穿戴设备硬件,转到了健康这个更广阔的市场上。在2019年底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GeekPark IF)上,黄汪公布了华米公司的新使命,「科技连接健康」,正式将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定位于健康。

美国健康医疗市场约为 7 万亿美元,中国整个大健康行业市场超过 10 万亿元,其深度和广度远超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数倍,从苹果、谷歌到亚马逊,没人敢放弃这个市场。华米也是一样,健康手环、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贴身」性质,天生契合健康领域。

黄汪没有想到的是,对于华米公司新战略的印证案例,来得如此突然。

2 月 22 日凌晨,黄汪发了一条朋友圈,「公告」了华米利用技术和数据,验证了专业医学杂志《柳叶刀》关于肺炎疫情和用户「静息心率」异常之间的神秘联系。

根据《柳叶刀》的报告,急性呼吸道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导致静息心率升高,并且会改变日常行为模式。我们把这些人称为「异常人群」,论文指出该模型标准下的「异常人群」占比与实时播报流感感染率相关,这是一个宏观上大数据的统计分析。

武汉地区2017年至2020年异常人群比例变化趋势图

华米通过智能手环和手表,采集了武汉所在的湖北地区以及相邻的安徽地区,总计 11.5 万人的 2676 万条睡眠数据(含静息心率)。其时间跨度为 2017 年 7 月 1 日到 2020 年 2 月 20 日,所有个人数据都进行了匿名化处理,以确保不泄露用户隐私。

从武汉地区的趋势变化可以看出,2019 年冬天到 2020 年春天,异常人群峰值为 1 月 21 日,相比 2018 年冬天到 2019 年春天的 2 月 7 日,提前了 16 天。和气候条件与武汉相似的合肥相比,2020 年春天武汉市的异常人群峰值要提前了 7 天。

不过,目前尚无法区分,不同年份和地区之间异常峰值的差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流感引起的,又有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种可能的推测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武汉地区的这个异常趋势提前了。当然,这个推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来证实和确认。

而如果这一推测成立,人们就有了在检测试剂和 CT 影像之外,一种更方便快捷预测流行疾病的能力。黄汪认为,目前的研究仅仅是第一步,在未来,「希望借助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帮助,通过对健康数据的监测和分析,从而更早地对疾病流行的趋势进行预测甚至预警。」而华米希望能将能力开放给卫生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构建良好的公共卫生体系。

一次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一次大数据的实战分析和测试,让华米的「科技连接健康」战略,得到了空前的加速。

塑造全新健康体系

肺炎疫情期间,丁香园的「疫情地图」在全网收获了超过 28 亿次浏览;和缓医疗的视频问诊在一个月之内拿到了超过去年全年的营收。而当国内疫情逐渐平稳,健身器材、视频健身等商品和应用,成为了用户关注的新焦点。这种关注度的迁移,也象征了人们对疫情所代表的疾病和身体健康之间看法的转化——有病去医院治疗,不如用更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医疗设备必然个人化,科技的发展让更多的装备个人化,低成本、易用、关键时候自己救自己的命。」黄汪在朋友圈中写到,对于华米来说,在全球市场卖出过亿的手环和手表,只是一个开始。

在今年 1 月的 CES 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华米不仅更新丰富了 Amazfit 产品线,推出了 Amazfit T-Rex 智能户外手表。同时,华米还将健康的概念带入到更多品类的硬件之中,无线运动心率耳机 Amazfit PowerBuds、智能睡眠耳塞 Amazfit ZenBuds、智能家庭健身房 Amazfit HomeStudio 和家用全折叠智能跑步机 Amazfit AirRun。

从手环和智能手表开始,至现在华米已经构建出手环、手表和耳机的可穿戴终端,以及跑步机、体重秤和智能运动服饰一体,服务于用户的健康生态体系。

而在构建健康生态体系背后,是持续的技术积累和能力输出。

早在确立公司的新目标之前,华米已经在创新方面悄然开始布局。2017 年华米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同期宣布启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芯片研发。2018 年 9 月,华米推出全球智能可穿戴行业首款 AI 芯片「黄山 1 号」。

2018 年,华米收购了阿迪达斯集团下属 Physical Enterprises Inc (PEI) 的核心资产,后者是全球最早进行健康穿戴设备和精准心率监测研发的团队之一。此次收购,不仅提升了华米在心肺健康算法方面的能力,同时帮助公司深化了在体育和健身市场的布局。同年,华米收购知名运动传感器公司 ZEPP,将核心传感器技术收入囊中。

算法和传感器技术的进化,提升了华米的手环和手表对房颤、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疾病的甄别与筛查方面的精度。同时,也让华米在用数据验证用户健康方面的能力突飞猛进。

六年前华米推出的小米手环一代,让全世界消费者知道了一款性价比最高的智能手环的样貌。而在六年后,华米的使命已经从「打造一款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化成「帮助用户建立健康生态体系」。

华米科技创始人& CEO 黄汪

连接健康新时代

因 2020 年初肺炎疫情「禁足」在家的人,很可能联想到自己在 17 年前那场「非典疫情」中的经历,当时没有如此发达的互联网应用,还不能用一台手机搞定娱乐消费、叫外卖快递。但是,除了用短视频给困在房间中的人们提供欢乐,在面对疫情时,科技显然可以,并且应该为人们提供更多。例如,如何更健康地生活,提高自身免疫力,从根本上抵抗疫情的侵袭。

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除了常规的娱乐之外,「健身」成为视频网站在疫情期间的新流量担当。B 站的「宅家健身」视频播放量超过 1.2 亿次;抖音「居家健身有新招」话题下,视频播放量超过 12 亿次。就连以时尚知名的应用小红书,「健身」话题也有超过 3.5 亿次浏览。健身应用 Keep 在 2 月的用户使用时长,则有 210% 的增长。

在「健身」流量迅猛增长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于健康的认知,在疫情冲击后产生了变化。以前,健身类似于在景点自拍,表现的是一种潮流或者时尚。而一场疫情,让人们认识到运动和健身,其实是一个基于健康的普遍需求,而这个需求并不会因为疫情结束而消失,而是会持续上扬。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去满足大众的健康需求,就不再是,至少不仅仅是制造几款又酷又有性价比的硬件能解决的了,而是需要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态体系来完成任务。而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及硬件技术,来解决大众健康体系建立的难题,才是华米「科技连接健康」背后真正的意义。

「健康不仅仅是智能可穿戴的核心价值,也是万物互联时代的核心价值之一。未来十年将是以人为中心的科技时代。」黄汪在给公司的内部信中如此写到。而华米的「科技连接健康」,其中的「连接」,指的就是在帮助用户与健康服务提供商构建数据和网络连接的基础上,实现需求与服务的连接,同时,也是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和可穿戴等技术,建立起人与万物互联世界的连接。

毫无疑问,这个「连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本来进行研发和发展,但是,这也无疑正是黄汪和华米所坚信的未来。

「我坚信,通过人类自我量化,未来可以预测每个人的生死病患,从而及早干预。」黄汪在朋友圈中如此写到。而在华米面前,「人工智能」+「健康」的无限未来,已经次第展开。


责任编辑:卧虫

图片来源:华米科技

本文由极客公园 GeekPark 原创发布,转载请发送邮件至 zhuanzai@geekpark.net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