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又没钱,从0-1的产品第一刀怎么切才最锋利?

摘要

创业第一刀,拆解让第一刀更加锋利的几个关键动作

创业者往往都心怀伟大的梦想,想要做一家伟大的公司,解决某一个或大或小的问题。

但在创业早期,比起「改变世界」的宏大愿景,在最短的时间里打磨好产品,然后丢进市场里去验证、加速迭代显然更加实际。

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和初期用户,是来自于「内涵段子」的尝试;快手最早其实是一个 Gif 工具。即使是这些在 AI 时代崛起的新秀,产品也不会一出生就完美,也极可能与后来成功的并非一物。但只有先把划开市场的第一刀切出去,才能尽快找到 Product Market Fit(PMF,产品和需求的结合)。

那么,第一刀怎么切才更精准,哪些做法能把第一刀打磨得更锋利?

在「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第二期中,我们邀请到前沿社成员——G7 创始人 & CEO 翟学魂,和学员们一起探讨「如何有效启动」的问题。

老翟是一位扎根物流行业二十余年的创业者,从入行就一直琢磨「如何用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前前后后做过十几个产品。他 2010 年所创立的 G7,现在是国际领先的物联网科技公司。

在他看来,产品第一刀不仅是为了进入某个赛道所做的尝试,更是在考验创始人作为灵魂人物,对产品、客户以及自身价值的思考是否已经足够清晰。这三个方面也是老翟拆解出的,能帮助把第一刀打磨得更锋利的关键动作。

创业没有标准答案。但这位创业老兵用二十年沉淀出的思考,或许会帮助你重新审视产品启动的从 0 到 1,更有效率地找到 PMF。

以下内容节选自翟学魂的现场分享,已经过不违背原意的编辑删改,以便文本阅读。

最核心根本的:做出明确的产品决定


翟学魂:说到启动,很多人都在谈各种准备:团队的准备、分工的准备……实际上这些都是结果,或者是成功之后的东西,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在此之前,你产品的从 0 到 1 就是一系列的决定。

从 2001 年到 2018 年,我自己操盘的项目加一起大概有 12 个,刚好 6 个失败,6 个成功。失败的 6 个都是坚持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失败,成功的 6 个反而是很早就意识到成功了。

总结来说,失败的就两种原因,一个是「人不对」,一个是「产品不对」。「人不对」的只有一件事儿,还是跟我这个创始人相关,做了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剩下的 5 次失败,跟团队执行力无关,跟花不花钱也无关,就是我们的产品决定错了。

成功的 6 个项目里,5 次的都是因为产品对了;只有 1 次是产品对,外面还有个竞争对手,但我的打法对了(这段经历后面还会讲到)。

创新是充满不确定的,但你的决定是不是能够有结果,几乎是确定性的。但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最根本的是你那个产品的决定。

什么叫产品决定?就是你的判断和结论。结论不是说我们决定初期怎么干怎么花钱,那都是后话;结论是我第一批客户打算这么搞,我给他的就是这个东西。判断就是我的理由是什么。

比如你做母婴产品,产品决定就是它面向几个月的宝宝,一胎还是二胎,什么样家庭的宝妈,跟不跟婆婆一起住?你去医院里找她,还是月子中心?给人家的是个公众号文章,视频还是啥……你为什么这么做,不那么做。

只有决定足够明确,用户才能有所反应,自己到底需要还是不需要这个产品。产品决定不清楚,那就只是个大的方向感。有个大方向就跑出去创业,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虽然我的方向感一直很清楚,就是用技术改变物流行业。但只有方向感没用,客户只关心你能给他的结果。

最该下功夫的:找到愿意帮你的天使客户


在启动阶段,产品能 offer 给客户的东西是很少的,客户也是很少的,衡量成功和失败的因素就是你能否达到 Product Market Fit。所以做完产品决定之后,你的产品也要和这个阶段的客户相匹配。

启动期的客户是哪些人?其实也是有规律的。To C 是产品吸引客户,To B 是 CEO 去找客户。我是做 To B 行业的,所以多说一些 B 端的经验。

首先,「天使客户」不仅仅是最早使用、认同你产品的人,而且你要真的把对方当做「天使」,不是反过来你去当天使拯救人家。客户才是天使,不是你。如果你看到一个客户,心里想的是「太好了我要拯救它」,这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早期创业公司又没钱、又没人,根本拯救不了别人,天使客户也不是找你来拯救他的。他的诉求更多是出于对未来、对创新的兴趣,也相信你做的事情符合未来,同时他做这个决策又很简单,不用付出什么额外成本,愿意举手之劳帮你一把。

所以在启动阶段,你要下功夫寻找的客户,是一群人中最像天使、最愿意帮助你的人。也不用太多,有 3 个天使客户就足够。

最犀利致胜的:一句话能说清的产品介绍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打磨,你的第一刀可能仍然不够锋利。那还缺点什么?这里跟大家分享下我那一次产品对了、跟对手 PK 也赢了的经历。

G7 当年做货车 GPS 时,国外已经有了一家成立三四年成立的公司,每年营收非常可观。我们其实比他们起步晚不少,但最终形成了反超。一方面是我们产品确实好,另一方面是我们做了一件对手没做的事:提炼产品价值,用大白话介绍出去。

当时跟车队老板介绍时,我就说「软件硬件服务这些你都不用操心,一台车一天给我 2 块钱,你就能看见车在哪,今天开了多少公里,哪停了、哪熄火,全都能告诉你」,非常直观。

自打这次之后,我就明白了,无论产品功能有多复杂,跟客户介绍时也得一分钟说清楚。比如我们后来做的车队管油工具,就是司机花了多少油钱、车队一清二楚。对于一个有 1000 个司机的车队老板来说,能顺利接收到这一点信息非常重要。

所以后来我所有的产品启动,都必须能总结成一句大白话,它背后其实是直击需求的能力。如果这一句话说不出来,就说明这个产品的打磨得还不够清晰。

最不容忽视的:提高 PMF 的效率


另外,我的一点经验之谈,是关于创始人 CEO 的紧迫感。

当你打磨好了一个产品,开始往某个大方向走,其实是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你并不知道前方是否有路。这也是所有创始人都会必然经历的「走夜路」过程。

走夜路时,你要么是说「咱再多走一会」,要么是说「不然咱停下吧」,循环往复。但停下、向前还是往回走,最终都是由 CEO 来做决定。所有产品 0-1 的过程,都是为了让你能更快地做出判断。

但人走夜路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在耐心用完之前,如果你还没有带大家走到黎明的地方,这也是灾难。所以你的紧迫感和找到 PMF 的效率就非常重要。成功和失败虽然难以管理,但效率可以有 10 倍以上的差别。

怎么提高 PMF 的效率?我的办法是:保证所有做决定的人都在一个屋子里,不要异地。G7 后来成功的几款产品,都是一开始在一个小屋子搞出来的,产品、研发相关的四五个人关在里面,没有分工,也没有组织架构,就一个项目 leader 带头。后来搞了组织架构、跨部门协作的几次项目尝试,反而却不怎么成功。

因为你每天接触客户、研究需求,知识和认知是需要跟团队交流的,大家如果不在一个屋子里,就会缺少化学反应,你所感受到的事情、其他合作伙伴感受不到,就要花费很多时间沟通。大家凑在一起,就能充分沟通,快速试错,彼此一起迭代,这条夜路也会稍微好走一些。

不过,创业的最开始几年效率会非常低,要花很长时间才知道自己失败了,你要做的就是努力降低失败的成本,别非得较劲坚持;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能比原来更早的意识到失败,本身就是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我也是不断在失败中总结,直到 2010 年后效率才快了很多,意识到成败的时间都在几个月内。

回头看我这十几年做的产品,一半成了一半没成。从乐观的角度来看,说明了什么问题?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找到足够多的机会,在这条夜路上多试过几次,总会有一次走出来的。

如果你还想听到更多的「创业内幕」,感受更真实的创业历程,欢迎报名申请「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用前沿社几十位优秀企业家的经验,在各种有价值的话题里探讨里,获得更理性的思维方式,更科学地进行创业。




题图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SanjiMusk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