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创业,300亿上市,这个创业者是怎么看「命」的?

摘要

命运垂青的背后,也有一套可被拆解的成长方法论

2 月 21 日,智能扫地机器人石头科技(688169.SH)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高达 271.12 元/股,成为 A 股有史以来发行价最高的公司。

 

但在我眼里,在这家 300 多亿市值的公司背后,其创始人昌敬是一位喜欢打王者荣耀、说话又无比风趣的「超级产品经经理」。

 

创办石头科技之前,昌敬先后在微软、百度从事了约 10 年的产品工作;2014 年,凭借一个产品 demo,昌敬拿到了小米的投资,两年后推出的「米家扫地机器人」一上市就成了爆款。这一切听起来顺风顺水,根据昌敬的说法,是自己「运势好」。但在我看来,每一个被「命运垂青」人,其背后其实都有一套科学的成长方法论。

 

去年年末,在第二期的前沿社「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活动中,我邀请昌敬做了一场有关「创始人成长」的分享,他一个产品经理出身的人,却把创业者的「命」这个问题做了拆解。

 

他刚一说要给创业「算命」,我还以为他要讲玄虚的东西,在极客公园这个特别讲科学的地盘,我还有点晕的。不过整体听他讲完,发现非常有意思而且很受启发。所以我把他一些观点梳理了下,分享出来,希望你看完之后有所收获。


什么决定了创业者的「命」

 

在昌敬看来,一个公司的价值是由公司 1 号位的战略决定的,而这个战略则是由 1 号位的境界和运势决定的。

 

运势这东西很难把握,但境界却可以人为提高,提高的方法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修炼自己的道德和心性。认知、心性、道德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

 

认知比较好懂,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一件事能不能看到它最底层的逻辑;道德也容易理解,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心性」。

 

心性是什么意思呢?可以分解为心气、心力、心胸

 

心气衡量的是你自己的内在驱动力有多强;而心力衡量的是内心是否强大,跟体力类似,比如你的肌肉很发达就是体力很强,如果你的抗打击能力很强,就是心力强大;心胸则是衡量心胸足够宽广、柔软。但是要注意,「柔软」不是「心软」,「心软」是没有原则或者底线很低,「柔软」是说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昌敬开玩笑说,如果你们做投资的时候掌握了这套东西,就可以给人「算命」了,一个创业者能不能创业成功,看看他的认知、心气、心力、心胸基本就能知道个大概。

 

比如一个创业者,认知很强,心气很高,心力和心胸很强,他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如果有个人创业数年,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为了创业付出了非常多却依然没有成功,有可能是他的认知局限,同时心气很高,虽然心力强,但很有可能心胸小,不能听进去别人的意见;

 

又或者一种人,如果认知一般,心气和心力也一般,但心胸豁达,这样的人不一定能大成,但生活很有可能过得不错,是一个幸福的人。

 

心气、心力、心胸需要彼此之间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的达成,需要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和个人的成长不断变化。有的时候,创业者可能会受某一「心」的局限而卡在某种状态里,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突破,当你的心力、心气、心胸都比较高的时候,可能就是大成的时候。


心气、心力和心胸的几次进化

 

 这套模型讲完,昌敬干脆拿自己举了一遍例子。其实从入行工作到今天石头科技上市,这几年他也是经历了一个心力、心气和心胸不断进化的过程。

 

创业之前,昌敬和大多数的职场人一样,天天忙于邮件和会议,据昌敬回忆,当时白天读邮件、开会,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工作,一周工作七天,压力非常大。

 

这时候他就开始反思,这些邮件和会议真的是必须要读、必须要参加的吗?其实仔细算下来, 80% 的会议也不是非参加不可,大部分的邮件读不读也没有关系,跟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肯定就直接微信、电话了。想清楚了这一点,昌敬就给自己立了个规矩:看本质。

 

怎么才叫「看本质」?昌敬给我们分享了一段他的经历:2012 年他在百度的时候,当时他负责 APP 的开发,要求团队必须每周更新一个版本,还要搞两组竞争,一组发安卓版、一组发 iOS 版,弄得整个团队特别忙。

 

意识到要看本质之后,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要每周发一个 APP 版本呢?每周更新的那些功能真的有用吗?是不是有些为了发版而发版了呢?反观微信,每个 APP 版本的迭代都隔很久,但每次迭代都是革命性的功能变化。于是昌敬不再要求团队每周更新版本,而是看新开发的功能是不是真的好,一个月能做完就一个月发,40 天做完就 40 天发,「早发 10 天晚发 10 天没什么区别,但做好与没做好的差别很大」。

 

也是用「看本质」的思路,昌敬调整了自己的工作节奏,带来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他除了一些临时性任务,几乎不太需要熬夜加班,但是业绩却在 2013 年的时候冲到了前面,也给自己留出了更多空间做深度思考。

 

后来,昌敬总结出了一套升级版的「12 字方针」,就是「看本质,分主次,抓核心,留空间」。这 12 字方针在他创业后也派上了大用场,让他能在早期创业的繁忙事务中,相对游刃有余地进行公司管理和自我管理,不至于忙到昏天黑地。

 

昌敬评价说,自己这一次的提升核心是认知的提升,但是心力、心气和心胸还没有发生「质」的进化。可随着认知的提升和更多的深度思考,个人的成长也开始由量变引发质变。


2017 年后,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在快速增长中竞争加剧,成立 3 年多的石头科技也陷入「成长的烦恼」,对未来的发展战略有些迷茫,昌敬作为公司的掌舵人难免感到心力交瘁,但这也为下一步他的进化埋下伏笔。



对当时的昌敬来说,智能扫地机器人无疑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无论是家庭清洁场景、还是商用场景,都还有广阔的想象力。石头有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技术储备,接下来要不要挑战些更大的格局?

 

当时 2016 年推出的米家扫地机器人还是销量爆款,但昌敬总觉得也不能「出道即巅峰」吧。可重新做一个品牌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其实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万一失败了怎么办?石头科技又是小米生态链企业,按照我们大部分人的理解,光是来自小米的订单和支持就可以做一家很赚钱的公司,为什么还要追求「技术创新」,再做一个自有品牌呢?

 

昌敬也在反复纠结,卡在这种状态里。直到机缘巧合之下,他听了一场有关「得失」的分享,突然意识到战略的核心是要懂得取舍,不能什么都想要。他觉得现在创业和之前做产品的本质是一样的,必须重「是非」,轻「得失」。能不能对自己完成突破,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好产品便是「是非」,把事情做对了,好的结果自然会水到渠成。

 

在这个基础上,石头科技在 2017 年 9 月推出首款自有品牌「石头智能扫地机器人」,2018 年 3 月推出「小瓦智能扫地机器人」,不断对现有技术进行迭代创新,也尝试着拓宽和延伸产业链。事实也证明,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是成功的,不仅提高了石头产品的市场份额,也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不过故事并没有完。心力是变强了,但那一刻昌敬觉得还差了一点。因为得失心轻了的负面作用,就是自己会变得阶段性心气不足。昌敬说那时的心态更像是「无所谓,反正试一试」,由竞争产生的那种一定要赢的成就驱动也明显减弱了。看上去是心胸更豁达了,但对于公司的 1 号位来说,心气不足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确实,创业者也不是铁打的神仙,不可能天天浑身是劲,怎么能像刚创业时一样保持战斗力,一直追求更大的进步?尤其还是在公司业务持续向好、有稳定营收的情况下,什么是我下一个目标……在「成功」里找动力,便成了一个创始人所要突破的人性挑战。

 

昌敬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心气不足,整个人显得有点佛系。直到 2019 年去日本参加一次课程,仿佛找到了一点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的感觉,找到了一些给自己的更大动力。

 

我们都知道那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昌敬说,他也尝试把自己放到更高的维度,开始去寻找自己的使命和更积极的人生意义。当初说过的追求「技术创新」也不光是一句虚幻的愿景,而是自己真的想要努力实现的东西。把一个看起来很远、很虚的目标,变成一项很实、持续的使命,这样的内心转变就是他找回心气的关键。

 

回头去看昌敬的成长过程,第一个阶段是理解了如何做产品和做管理,提高认知;

 

第二个阶段完成的挑战,是如何有足够的心力去做正确的战略,放下得失;

 

第三个阶段是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很深层的思考,摆脱人性中的束缚。我看到的,不仅是他一层一层的进化,还有由这些变化所带来的行动,都在改变着昌敬的「命」。

 

昌敬跟我说,有这么一句话他听完印象非常深刻:「人的境界就像爬楼,你站的楼层越高,你看到的风景就不一样」,「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经历的过程,在每一层楼,经历的精彩会不同」。

 

说到底,创业者的「命」,由天,但也要由己啊。


昌敬的故事先讲到这里,相信很快还会有新的续集。我之前的文章里,也分享了不少创业者朋友们有意思的思考,很多是来自于他们在「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中,与早期创业者之间产生的分享碰撞。

 

如果你也是一位创业者,欢迎继续关注创始人工坊的活动,也鼓励你申请加入一起切磋,一起感受更真实的创业历程,用前沿社几十位优秀企业家的经验,在各种有价值的话题里探讨里,获得更先进的思维方式,更科学地进行创业。


点击创始人工坊,直接进入报名页面。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