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招股书解读:中国 AI 公司的生意经

摘要

中国 AI 创业公司的商业化进度条到哪了?

这是科技商业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8 月 25 日晚间,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将采用同股不同权的架构(W 股)。不出意外的话,旷视科技(以下简称「旷视」)即将成为在香港和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业,这也是继小米及美团后,第三家在港上市的 W 股。这为这个早已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本身继续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旷视的故事始于 2011 年 10 月。感召于深度学习的前景,清华「姚班」三位毕业生印奇、唐文斌和杨沐联手创立了人工智能企业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彼时创始团队平均年龄仅 24 岁。

2012 年 10 月,团队推出了基于云端的计算机视觉开放平台 Face++,在业内迅速打出名气;2015 年开始通过提供 Face ID 解决方案实现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并在同年推出首款智能摄像头产品和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在 2017 年推出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在 2018 年将业务扩展至供应链物联网领域;在 2019 年初,发布了智慧物流平台——河图,它的发布也昭示着旷视面向未来版图的初步完成。

伴随着产品、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还有不间断的融资。创立 8 年来,旷视融资 9 轮,吸金约 13.51 亿美元,这在为其带来光环的同时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如其他 AI 独角兽一样,商业化之路刚刚起步便饱受外界对其估值、营收和盈利能力方面的质疑。目前,全国约有 4000 多家 AI 领域的公司。旷视此次向港交所提交的这份招股书总体来讲虽然没有很惊艳,但以盈利状态 IPO,或多或少为整个 AI 行业和技术信仰者们提振了士气。

除情绪之外,招股书里隐含的融资本质、业务逻辑、核心竞争力以及未来规划,也可以帮助我们从这个先驱者身上窥探中国 AI 公司的一些共性以及试着弄清楚 AI 走到了哪儿。

钱花去哪了:研发投资高速增长

在 2019 年 5 月,旷视宣布获得 D 轮 7.5 亿美元新融资时,创始人兼 CEO 印奇表示这笔融资「不是用于现在的业务,而是用于未来的业务」:一方面是把技术、产品的护城河建得更高,增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 AI 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储备大量算法、数据和系统人才。招股书显示,截止到 2019 年上半年,旷视研发方面员工为 1432 名(整体员工的 61%),相应福利开支为 3.09 亿,占整体研发支出的 66%,平均年薪 43 万。另一方面是增加一些灵活的资金储备,以备未来产业整合、新行业拓展。

同时据招股书披露,在过去的三个财政年度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上半年,旷视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 0.68 亿、3.13 亿、14.27 亿和 9.49 亿元,研发投入分别为人民币 0.78 亿元、 2.05 亿元、6.13 亿元、4.68 亿元,相应的毛利率分别为 31.0%、52.1%、65.2% 和 64.6%,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 3.43 亿、7.58 亿、33.55 亿和 52.5 亿元。为什么亏了这么多?旷视在招股书中解释,亏损主要是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持续的研发投资。而公允价值变动,并不与实际营收和亏损相关联。因此,经调整,2019 年上半年实际上是实现了盈利——3270 万元。

根据招股书所示信息,旷视此次 IPO 筹得资金的用途应该也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大概率不会有大的变化。

营收从哪来:瞄准物联网

从本次的招股书中可以发现,旷视目前的营收主要来自以下三大类别,即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及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以 2019 年上半年为例,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及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 2 亿元、6.95 亿元和 4697 万元。

其中,个人物联网领域又细分为个人设备、SaaS 两套解决方案。面向智能手机厂商和移动应用开发商,旷视主要提供计算摄影和设备人脸解锁解决方案;面向金融科技公司、网约车服务供应商提供云端身份验证方案 Face ID,客户有小米、阿里巴巴、联想、OPPO、首约汽车等。招股书中所引用的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 2018 年收入计算,旷视是最大的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解决方案提供商,占据超过 60% 的市场份额。2018 年在中国制造生产的配备身份验证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机中,超过 70% 使用了旷视提供的基于人脸识别的设备解锁解决方案。

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智慧社区管理解决方案。智慧城市管理解决方案有助于加强公共安全,优化交通管理并改善城市资源规划;智慧社区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物业安全、改善住户及访客体验,比如综合门禁系统。此收入占比逐年攀升,从 2016~2018 年分别为 27.5%、53.6%、74.1%,2019 年上半年占比 73.2%,收入为 6.95 亿元。截止到 2019 年上半年,旷视这一业务在中国覆盖城市逾百座。

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主要为智慧物流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及传感器,解决仓储任务,提升数字化、自动化程度。2019 年 1 月发布的智慧物流平台软件——河图,将作为软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的统一平台,允许终端用户数字化管理仓储及制造任务,配备自动化设备,令分拣运输任务自动化。

旷视在招股书中预测,在个人物联网领域、城市物联网领域、供应链物联网领域,计算机视觉的市场潜在价值分别达到了 3000 亿人民币、3000 亿人民币和 1.9 万亿人民币。对比之下,旷视对更长远的投入保持着极其乐观、稳健的心态。

技术壁垒:自研深度学习框架 Brain++

AI 技术是这家公司的核心驱动力,是其赋能物联网的基础。旷视也是世界最早一批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人脸识别产品商用的人工智能企业。在印奇看来,「对旷视来说,强化核心技术优势比扩大业务规模更重要。」专利方面,截至递交招股书时,旷视已经在全球成功注册了约 250 项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同时正在申请约 900 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

此外,在业内颇为有名的深度残差网络(ResNet)就是由旷视首席科学家孙剑博士提出,ResNet 大幅提升了云端算法的成效和效率。ResNet 目前是深度学习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结构之一,并被成功应用于先进的 AI 应用系统中,例如 DeepMind 的 AlphaGo Zero。孙剑坐镇的旷视研究院,也成为了全世界产出成果最多、斩获全球 AI 竞赛最多的研究院之一。

在招股书中,旷视特别强调了自研的深度学习框架 Brain++。可以说,Brain++就是其未来发展的基石。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旷视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自研深度学习框架的公司之一。旷视的深度学习框架 Brain++的核心优势就是能够针对计算机视觉任务做出了定制化的优化,使预处理、传输及处理图像与影像更高效,能够针对不同垂直领域的碎片化需求定制丰富且不断增长的算法组合,包括很多长尾需求。正是在自主可控的算法生产体系支撑下,旷视开发了可部署于云端、移动端及边缘端计算平台的先进深度神经网络。依托于 Brain++,旷视在各业务领域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方能得以实现优化计算能力及数据存储的分配,从而提升表现及效率。

在印奇看来,深度学习同时也是支撑人工智能革命的关键。他曾表示:「生成一种具体的算法并不难,但要创建几乎能自动生成众多算法的引擎绝非易事。」Brain++则承担了这样的使命,旷视想通过它来引领半自动化算法时代。持续打造自己的 AI 算法引擎和 IoT 操作系统,将会成为未来旷视参与商业竞争的核心产品基石。

旷视的下一站

在印奇致投资者的信中,可以看出,旷视对未来的方向很明确——「坚定地认为物联网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景」。「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大脑」,物联网就是「身体」,二者相结合,能够让世界更加智能化。我们希望成为各行各业的『大脑』创建者,为物联网上下游企业提供核心技术。我们的愿景是构建连结及赋能百亿物联网设备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这些设备包括消费电子产品、传感器和机器人等,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全面覆盖个人、公共和企业场景。」       

将这个目标拆解为近期会落地执行的动作,即是印奇在不久前的 D 轮融资发布会时曾提到过的旷视的 2019 年的目标:在城市物联网场景,以摄像头硬件为承载,发力点在于城市管理与智慧地产;在供应链物联网场景,以智能物流为核心,以机器人硬件为承载,发力仓储、新零售与制造业场景;在个人物联网场景,以传感器为承载,发力点为手机与征信验证。

对于更长久的未来,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负责任、有价值的人工智能生态,印奇表示将完整披露旷视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须遵循的核心原则,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正当性、人的监督、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公平和多样性、责任可追溯、数据隐私保护。

旷视的 IPO,意义远超一家公司本身,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会影响市场对后续 AI 创业公司的考量。拿下人工智能领域第一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继续推动技术发展以及稳健开展商业化,开一个好头,对旷视自身以及行业而言,无疑更为重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旷视科技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