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吧的维新运动:短视频是音乐之外的东西

摘要

一款产品走过了七年,最难的是在于怎么样找到一个抓手,让大家觉得产品很新。

七岁的唱吧,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史上,虽然已算一名长者,但唱吧创始人陈华及团队一直在试图让这款「老产品」的轮廓不断保持高亮和新鲜。无论是产品的自我迭代,还是各条新业务的尝试,在唱吧看来,唯以满足用户唱歌的需求为圆心,才有拓宽半径的可能。

唱吧的起始点恰逢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之年。2012 年,今日头条和滴滴出行相继上线,而主打「线上 KTV」的唱吧在上线首日就收获了破 10 万的注册用户数量,并连续 5 日登顶 AppStore 排行榜。一年后,唱吧的注册用户破 1 亿大关。

当时的唱吧被业界封为「现象级产品」,成绩单上各项指标上扬。若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坐稳题头把交椅,猝不及防远多过时来运转。虽是如此,音乐依然是人们长期不变的需求。这也是陈华一直坚信的。

         

一个做 App 的,做起了硬件

不久前,唱吧在北京召开了一场新品发布会。陈华的开场致辞简短精干,更多的分享交给了硬件负责人,以便更好地推介当天的主角——唱吧「小巨蛋」麦克风 G2。

「还有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唱吧麦克风」,唱吧硬件负责人叶志伟说。但唱吧麦克风 C1 截至 2018 年年底已获在全网售出 60 万台。这款于 2015 年 4 月发布的首款唱吧麦克风,上新不久便获得了与德国「IF 奖」和美国「IDEA 奖」齐名的红点至尊奖。唱吧团队自证了从无到有的硬件基因,以及打造爆款产品的实力。

陈华告诉极客公园,麦克风产品的设想由来已久,最初很多小厂找上门,希望通过贴牌生产的方式寻求同唱吧的合作,但他都一一回绝了:「当时我们不懂硬件,如果贴牌的产品出了问题怎么办?」显然,陈华不希望疏于对产品的把控,进而导致产品体验和用户口碑扑街,唱吧产品品质一直是他非常在意的。所以辗转了两年多之久,直到 2015 年,时机成熟唱吧才组建起自己的硬件产品团队。

硬件团队大多有硬件研发的背景,陈华从小米挖来了核心成员。「比起手机,做麦克风自然容易许多,但把产品做好,可不那么简单。」比如麦克风啸叫,产品设计能力如果不过硬,很多细节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便外观样式再讨巧,也很难与同类产品区隔开。更何况,「在中国做生意,不可避免地是被抄袭和效仿。」

         (唱吧小巨蛋麦克风【图中】和部分历代麦克风产品 | 唱吧)

除了「最好的工艺设计」和「最好的硬件」,蓝牙连接、唱播一体、多种音效、双人无线合唱……唱吧的每一代硬件都在产品功能上有所革新。而打开市场的利刃,靠的是「最平民的价格」。其定价逻辑沿袭了小米的硬件思路:在不低于成本的基础上,赚取薄利即可。

陈华说,唱吧做麦克风的产品逻辑主要目的是留住用户,提高粘性。其最简单的自洽逻辑是:「当你买了这样一款产品放在家里,为什么不去用呢?」据唱吧方面的观察,凡是购买唱吧麦克风的用户,打开唱吧的频率平均是普通用户的 4 到 5 倍。

在热播综艺《向往的生活》中,唱吧麦克风每期的出镜时长充裕到「一首歌的时间」。如此曝光度让这部综艺贴上了「带货」的标签。据唱吧方面介绍,第一期节目播出后的几天内,G1 在天猫和京东平台的货品全部脱销。

算上最新推出的 G2,唱吧已陆续发布了九款麦克风产品。虽然公司并未透露硬件产品对唱吧的具体增长指标,但团队不遗余力地在做这件事最主要的原因,是陈华绝对看重硬件对唱吧带来的巨大价值。


一半娱乐,一半互联网

陈华形容唱吧是「半娱乐、半互联网」公司。在娱乐基因很强的公司里,员工的年轻度非常高,「玩的天性」更多。「我们公司里面全是一些九五上下的小孩儿,整体年龄是降下去的,一直是保持跟我们的用户年龄要尽可能地接近」。和他们一起共事,技术人陈华自感融入有挑战。好在,另一半技术同事的存在让他相对自在些。

如今的唱吧很难寻觅到酷讯的「味道」了。后者是陈华上一段的创业经历。

作为上一个时代的搜索引擎技术公司,很多人是因为陈华和张一鸣创立唱吧和字节跳动之后,才认识到酷讯这家公司的面貌。在陈华眼里,酷讯「不是没有机会成功」,如果一直做下去,「可能就不会有 58 和赶集了」。相反,酷讯的经验教训,造就了之后的唱吧。

在酷讯和陈华共事过的人,被习惯性地称之为「老酷讯人」。这批人中,很多人成为了今日中国移动互联网中流砥柱般的人物。作为酷讯曾经的掌门人,陈华很欣慰看到他们今日取得的成就。

         (唱吧创始人兼 CEO 陈华 | 视觉中国)

注目他们远大前程的同时,陈华也在一心为唱吧「求解」。创业之艰难不言而喻,存在的诸多变数,很多时候,没有清晰可循的方法论,「一些问题只有到了某个时间节点,才能破解。」

早期的唱吧是各大 App 榜单上的头号玩家。但陈华清楚,只靠一款线上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唱吧需要其他抓手去筑建自己的护城河。要有所突破,陈华首先想到的就是侧重于技术创新,再靠产品、运营来推动。

市场环境变得愈发激烈是在 2014 年。腾讯系产品全民 K 歌开始挑战唱吧的市场地位。凭借先天的社交优势和用户规模,孵化出一款 K 歌产品,且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对于腾讯来说难度不大。

直到 2016 年下半年,天平的倾角发生逆转。公开数据显示,当年第一季度,唱吧以 65.2% 的用户渗透率位居移动 K 歌领域榜首,而到了第三季度,唱吧用户渗透率便下降到 53.6%。同年年底,全民 K 歌宣布注册用户总量破 3 亿,并登顶移动 K 歌类 App 榜首。唱吧的移动 K 歌老大的位子不再。


老产品的自我修养

「在线 K 歌的战场很血腥」,陈华感慨。创业公司在巨头各种资源面前谈对标毫无意义,重点是要「挑战自我」。

「一款产品走过了七年,要说最难的,还是在于怎么样找到一个抓手,让大家觉得唱吧很新」,但如果产品完全改成另外一个东西肯定不对,用户会觉得打开的不是唱吧了。怎样实现更多的玩法,更好的盈利模式,更多的场景和工具,这些都是自我求变遇到的挑战」,这种「新」涉及到产品、运营、推广的方方面面,陈华说,最核心的,是要快速跟上年轻人的喜好变化。

的确,今天的用户特征和喜好无疑变得更加细分,「90 后」、「95 后」和「00 后」,「至少每五年,我们的用户群体就会换一大批人。」陈华觉得,手机 QQ 值得唱吧学习。20 多年后,它还是一款老少咸宜的国民级产品。对于唱吧来说,老用户只要在平台上有他的朋友,留存率就不会降得太多。他更希望产品能够直接触达年轻用户群,把唱吧打造成为「唱歌交友平台的首选产品」。 

对于产品本身来说,唱吧 APP 围绕唱歌交友成长方面去拓展的功能特性,比如 2014 年初上线的在线 KTV 功能,2015 年上线的同框合唱功能,2016 年红极一时的「我想和你唱」,2018 年年初上线的「一键修音」、2019 年推出的「智能混音」,这些产品技术的新玩法和新功能,是唱吧继续活跃于市场的重要原因。


(唱吧麦颂KTV,已经在开设500多家线下实体店 | 视觉中国)

为了获取并抓住新老用户,陈华提早为唱吧进行了撒网式布局,去延伸「唱吧的想象空间」。围绕唱歌和音乐,唱吧早在 2014 年便走到了线下,通过「投资+合作」的模式打造唱歌实体,即唱吧麦颂 KTV;在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 2017 年,唱吧又入局了迷你 KTV「咪哒唱吧」。在此期间,2015 年开启的硬件业务、直播业务,以及 2016 年搭建的音乐内容中心,这些都是陈华及团队不断探索的过程,竭力寻求用户增长的新突破点。

很多人觉得,用唱吧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只不过你老了而已」,陈华如此回应。同样的道理,「很多人说线下 KTV 都是不是衰落了,其实还是因为你老了而已,年轻人还是会去,只不过原来那批人可能对音乐的爱好和需求已经没那么高而已。」

                  (2018年11月3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由唱吧战略投资艾美科技联合打造的迷你KTV——咪哒唱吧)

「我觉得最重要是,公司要相对专注。唱吧围绕的就是唱和音乐,跟唱歌音乐不相关的产品或业务,我们基本不会去碰,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让用户更喜欢音乐,更喜欢唱歌」,陈华强调。

在城镇、在乡村,还有大片沃土等待唱吧去开垦。但在下沉市场方面,唱吧做得「还不够」。「怎样进入到四五线、五六线城市,又用什么方法让他们知道唱吧,其实需要更多思考」。

不过,抖音和快手等泛娱乐平台并没有完全吸走大众的注意力,音乐是维系用户和唱吧的情感纽带。「尽管产品形态和交互方式会发生变化,但是音乐还是在那里,用户还是需要唱歌。而短视频是另外一个东西,它不能代表音乐,也不能代替音乐」,陈华如此说道。


责任编辑:卧虫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