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名校校长谈:最好的减负一定来自评价体系的改变

摘要

最近召开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发布了《2018年中国中小学生减负报告》,显示近30%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超60%小学生均报名参加各类辅导班,年均费用12000元,最高达30万元;部分地区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作业竟然可达到3个小时以上。

最近召开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发布了《2018 年中国中小学生减负报告》,显示近 30% 学生睡眠不足 8 小时,超 60% 小学生均报名参加各类辅导班,年均费用 12000 元,最高达 30 万元;部分地区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作业竟然可达到 3 个小时以上。

应该说,这些数据并不让人意外。几乎所有人都在追问:减负减了这么多年,孩子和家长的负担反倒越来越重了,为什么?

↑《2018 年中国中小学生减负报告》,显示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一问减负:学校减负之后,考试和学生知识水平之间的落差谁来解决?

孩子的负担到底来自哪里?减负究竟该减什么负?

许多人都把矛头指向了校外培训机构。不过,调查却给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55.34% 的家长认为,孩子负担重的原因是升学压力大;32.58% 的家长认为是学校教学效率不高,23.21% 的家长认为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21.82% 的家长认为是培训机构推波助澜,还有 12.7% 认为是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10.18% 认为是在线教育产品选择不合理、没有很好地助力减负。

可以看出,除了升学压力这一根本原因,学校带给学生的课业负担远远超过校外培训机构。近日新华网举办的第九届教育论坛上,几位全国名校的校长也不约而同地谈起了减负的问题。

「一方面学生普遍来说比较累,另一方面学习的内容和质量有待提高,这就需要认真研究了,到底减什么样的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说,「其实,真正创造性的学习不是负担,而是兴趣盎然,只有重复的、机械化的知识灌输才是负担。一个人将来要能担当大任,必须要有能力,必须要勤奋努力。我们要加大应该学的内容,比如创新课程,下决心减掉不应该的负担。这样才能既减负,又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本领,成为创新人才。」

作为全国名校北京四中的校长,马景林也强调要减应减之负。他参与过的一个调研发现,98% 的民办培训机构都涉及到文化课的培训,使用的方法仍然是学校的方法,也就是在重复、训练。

「这种重叠本身是一种负担。」因此,马景林认为减负一定要科学定位公立学校,「表面来看,在学校减负最有效果,比如控制难度、控制时间,控制量等等。但这样的减负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学校减负之后,考试和学生知识水平之间的落差谁来解决?学校减负之后,挤出来的时间如果被其他的培训机构挤占,减负何从谈起?如果我们的减负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这样的减负是不值得的。」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 翟小宁、北京市四中校长马景林、河北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4 位中国知名中学的校长一致认为,要减应减之负,而且最好的减负一定来自评价体系的改变。

二问减负:教育评价不改革,有几个家长能容忍学校干的事跟考试没有直接关系?

河北衡水中学是一所经常被魔鬼化的学校,但是,校长郗会锁却说,衡水中学的学生,高一到高三每天都能睡 8 个半小时。这个数据,可比全国其它地方的很多学校都高得多。

「在减负上,我觉得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权。」郗会锁举例说,「比如我们的自习实行双轨制,学什么学生自己说了算,我们的作业也是双轨制,霸王餐和自助餐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额外的任务负担,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郗会锁的意见得到了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的认可。但是,王殿军直言自己「不敢」。

「现在国外很多流行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法,中国校长也知道。但是我们不敢推行。不是校长们没有情怀、没有经验,只是有时候我们不能全力以赴培养人才,因为我们的评价标准太单调了。」王殿军直言不讳地说,「最终考的是六门课,充其量九门课,让中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现在有几个家长能容忍你干的事跟考试没有直接关系?你这样做,家长会问,把孩子成绩弄没了,你负责吗?」

面对这样的「大帽子」问题,王殿军呼吁教育评价尽快改革,「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不改,我们就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人才培养的事业当中,不能够完全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来教学生。」

三问减负:如果评价标准暂时改不了,科技能不能把学习变得相对轻松?

《2018 年中国中小学生减负报告》还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数据,就是 34% 的家长认为「减少作业时间,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作业效率」可以有效减负,是所有减负措施中呼声最高的,甚至比「关闭培训机构」还高 14 个百分点。

《减负报告》中的数据,绝大部分来自「一起小学」平台。在中国有 300 多个城市、13 万所公立学校使用一起学习给孩子布置作业、准备测试,其中就包括清华附中、南开中学等名校。在这些学校里,教学、作业、测试的形式已经被信息化悄然改变。

「借助我们开发的题库,老师会在平台上智能组卷,学生们所有的作业不再是纸质教辅,而是根据每个人的错题、学习进度等制定的个性化纸张。」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EO 刘畅说,「老师批改之后,交由机器扫描,扫描之后大数据会分析出哪些题目全班多少人做对、多少人做错,错在哪里,是读题不仔细、知识点未掌握,还是计算错误。」这就给了老师因材施教的空间。

以错题为核心,信息化在提升学生答题效率方面也有很大优势。「以一所我们服务了 3 年的高中为例,在高考一模的时候,老师不是下发统一的试卷,而是把每一个学生三年中做错的题发给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看到的都是自己三年里做题的数据。」刘畅说,「每个学生做自己不会的问题,老师巡场进行讲解。学生不用再重复刷自己已经掌握的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018 年中国中小学生减负报告》显示,34% 的家长认为「减少作业时间,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作业效率」可以有效减负,是所有减负措施中呼声最高的,甚至比「关闭培训机构」还高 14 个百分点。

多所学校和众多老师的反馈已经证明,「一起小学」这样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知识学习,显著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然而,信息化带来的改变还不止于此。从长远看,它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

虽然评价机制暂时没有大动作,但考试方式和评价内容一直在调整,这种改变会迅速传递到教学过程中。从高考的整体趋势来看,基础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少,更多在考察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类能力。这背后,传递着国家对于素质教育转变的坚定决心。

「比如,高考语文 2015 年卷面字数是 7 千字,2016 年 7 千字,2017 年 8 千字,2018 年 9 千字,这在传递着非常强烈的信号,就是要重视阅读能力。」刘畅说,「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到了初高中、到校外参加几次课的短期培训班,也很难拿到很好的中高考分数。」

问题是,学校原有的教学方式一时难以跟上变化。比如传统意义上的语文阅读题,往往是读一篇文章、回答四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 ABCD,有些问题还让小孩匪夷所思,比如问「朱自清在河边到底想什么。」这个问题答对了,对孩子一生的语文能力恐怕也没有特别多的帮助。

「孩子喜欢在手机、ipad 上做作业,不单纯因为他们喜欢手机,而是因为互联网作业更多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刘畅举例说,「我们的语文作业是带着孩子读绘本,让他用 3 分钟的时间来复述绘本的内容,或者用 3 句话归纳绘本,以及声情并茂地朗读配音。掌握这种总结归纳、模仿表达的能力,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适应未来的考试,孩子也将会一生受益。」

(经济日报 记者:佘颖 责编:李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