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5 亿背后,天猫双 11 十年的梦想、狂欢和焦虑

摘要

这一天渐渐成为了一个具象的场景,负责在 24 小时内将阿里生态和它对外释放的商业能力通过极致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双 11 这一天,上海梅赛德斯中心见证了这个消费时代的又一次「奇迹」。10 日晚,马云远程送来祝福后,双 11 狂欢晚会在 23:40 准时结束,20 分钟后,真正的狂欢拉开大幕。汹涌的欲望在两分零五秒内瞬间将交易额拱向 100 亿;24 小时后,这个数字定在了一个新的巅峰:2135 亿。

对于公众来说,「双 11」当日 GMV(成交总额,Gross Merchandise Value)数字理应再次创造奇迹,否则似乎「辜负」了这场商业界奥林匹克,和被它一次又一次刺激起的全民购物欲。但自 2009 年、只有 27 家品牌参与的一次「五折打折促销节」开始,到十年之后,这个由民营企业创造出的节日影响力不只再体现在当日 GMV 数字上,还辐射到了这个时代所有的电商平台,以及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商、生产商、仓储、物流等商业维度。甚至成为了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年前的双 11 促销活动,淘宝商城所在的办公楼里只有十几个人值守,时任淘宝商城总经理的张勇和团队,根本没做好熬夜的准备;十年后,他和同事们坐镇杭州指挥中心,和整个中国消费生态一起全年最忙碌和兴奋的巅峰。         

刚刚上任一年天猫总裁的靖捷在现场表示,双 11 已经成为了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全面动员。此次阿里双 11 的辐射范围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包括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各个领域的阿里巴巴旗下 APP,都参与到本次双 11 中。在线下卖场,盒马鲜生、银泰百货等也有各自的玩法。」

2135 亿的 GMV 是线上线下联动,以及海外市场共同拉动的效果。如今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不断走高,天猫实体 GMV 增速收窄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还在受到拼多多、网易考拉,以及微信小程序生态的冲击。此前,阿里刚刚基于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不确定性的理由,将 2019 财年收入指引下调 4-6%。

电商平台之外,阿里一直希望改造实体商业的基础设施,在产业互联网一侧带来价值链条重塑。但供给侧的数字化改革难以实现短时间内爆发,道路注定十分漫长。

走到第十年,阿里开始强调不再只关注双 11 对销售额的拉动。这一天渐渐成为了是一个具象的场景,负责在 24 小时内将阿里生态和它对外释放的商业能力通过极致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从强调 GMV,到不再只关注 GMV,这背后有阿里过去十年「造节」带来的改变和影响力,也有未来十年的焦虑和梦想。



从促销活动到商业系统的练兵大考

十年前,第一个双 11 诞生在淘宝商城市场部。只有 27 个品牌参与,口号和规则粗暴直接:全场五折,全国包邮。


2009 年,张勇刚刚上任淘宝商城总经理。马云当时的期望是让淘宝商城所代表的 B2C 业务能够引领「主流人群的主流消费」,但张勇那时的任务更简单:「因为我们小、新,我们想需要一件事情让别人知道淘宝商城,初衷就那么简单,没有想法说搞得像今天这么大,目标就很纯粹,让别人记得我们。」

张勇曾经表示,十年前没有想到双 11 会成为今天的样子。十年之后,「初衷很简单的」双 11 成为了阿里最亮眼的一张名牌,见证了数字经济的崛起,也牵动阿里所有部门上万员工前后数月的协调作战。现在回看,这种奇迹也可以被看做是时代的产物,经济复苏、互联网人口红利和移动支付技术兴起的几个周期的叠加,共同造就了一轮又一轮的消费增长奇迹。

在这个过程中,电商平台无疑是最大的受益方。最初只有一家公司发起的活动,随后京东、考拉、蘑菇街、小红书、拼多多甚至小米商城在内的电商平台全部卷入其中。每年的双 11「战绩」都成为了拉动电商公司第四季度财报强有力的振奋剂。不过从 2016 年开始,阿里上下不再只强调双 11 对销售额的拉动,甚至取消了财报中季度 GMV 的披露。

双 11 晚会,马云现身强调:「双 11 的重点不是打折,而是创新。」每年参与其中的玩家除了商家品牌一端,还有阿里生态体系里的淘宝、天猫、聚划算、支付宝、菜鸟网络、阿里云、口碑等等平台,这个名单还在持续扩充中。而每年的这一天,也成为了阿里生态业务面临的集体大考,多次极速狂飙的峰值数据也一步步倒逼后台系统形成了如今有战略意义的技术体系。


天猫国际进出口事业部天猫海外总监冷月回忆,第一次双 11 时,技术部门害怕网站崩溃,提前准备的是一个没有图片的「裸奔版」网页。2011 年,双 11 销售额上升到 52 亿元,网站在峰值流量的冲击下出现 bug,涌入的消费者甚至无法挑选颜色和尺码。

这样的情况放在今天无法想象。2009 年,也是阿里云诞生的时间。10 年间,双 11 交易额从 5200 万元增长到 2135 亿元,承载其技术解决方案的阿里云也坐上了中国公有云市场第一把交椅,也让阿里云在许多技术成就方面超越了综合实力最强的 AWS。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曾经表示,全球同行没有双 11 这样的场景,也就没有满足这个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

同样被倒逼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还有交易平台、物流系统等等能力。为了应对双 11 极大的突发物流包裹量,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物流成了菜鸟的技术基础之一。在支付宝这边,最初为了应付瞬间涌来的支付需求,工程师需要烧香拜佛,连续熬夜盯在前线。从 2014 年开始,支付宝开始研发和施行全链路压测技术,机器已经可以自动地进行计算和调优,更高效地提前部署资源。用蚂蚁金服 CTO 程立比喻到,「在支付宝这一端,双 11 的支付保障会越来越像实现「自动驾驶」,该往哪开?在哪停?如何躲避风险、保障安全?都是智能的。」

这些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阿里不仅强化了品牌和市场,也进一步拓展了技术、金融和物流的 B 端底层支持体系,最终让阿里巴巴的存在完全超越了一家线上百货商超的意义,它以运营电商为契机,填补了信息展示、支付、信用、物流、售后、云计算等基建空白,开始向实体经济体系产生影响。

到 2018 年,又一次创下记录的 GMV 数字后,张勇强调双 11 是社会化大分工、大协作,大生态的协同,能够创造的商业力量的体现。如今,阿里想要把自己定义为这个「大生态」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商业生态系统,阿里上下也更重视的是如何继续用数据与技术创新继续变革消费形态和优化供应链,所以过去积累的 to B 能力被当做了下一个十年的基础和优势。

在刚刚结束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阿里的重点已经从消费互联网渐渐向产业互联网转型,而阿里做 to B 的时间比较长,天猫本身就是 B2C,包括后来阿里做的城市大脑,因此对产业的理解更为深刻。」


走过 2000 亿,走向 5000 亿,走向一万亿

在双 11 数据中心和指挥中心,四处飘扬着的口号是「精彩刚刚开始」。这似乎意味着阿里有意将第十年和新的 GMV 记录当做一个时间节点,成为它从中国零售平台,向一个更坚固数字经济体转化的注脚。

但从另一面看,这也意味着这家市值高企的公司正在努力迈上一个更庞大,也更有难度的台阶。

在 11 日零点揭露 2135 亿数据后,张勇登上舞台中心向在场媒体描述如今「双 11」对自己的意义:「每年双 11 都是吸引新用户,服务老用户的日子,用户资产大爆发的日子。」但他也提到,中国消费者和商家进入了创新发展的阶段,自己也看到了随之带来的机会和未来的挑战。

即便对于庞大的阿里来说,「吸引新用户」也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难的问题。双 11 全天创下的交易额增长率正在逐年放缓,2018 年当日 GMV 相比 2017 年增长了 26.93%,这个而数字在 2013 年则是 89.53%。

放缓的增长率背后是电商行业整体红利消退、进入稳定增长期的现实。同时宏观经济方面面,居民收入增速趋缓和外部杠杆整顿的冲击下,消费总量正在持续面临下行压力。

阿里的财报显示,整体营收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依然是电商业务。最近发布的 2018 Q3 财报显示,阿里核心电商业务占比达 86%。这也意味着阿里必须就流量衰竭的事实展开抵抗。

在过去几年,阿里一直在通过发展和投资内容社区参与用户时间的争夺。包括上线淘宝短视频,与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合作,以及投资宝宝树、小红书等动作,都被看做是流量焦虑下的应激动作。在今年的双 11 中,这一动作的协同作用开始初显,包括抖音、快手、宝宝树、B 站以及小红书都通过自发,或者与品牌合作的方式参与进来。

除了通过垂直内容社区抓住长尾流量,阿里还在押宝线下消费场景和海外市场。

根据阿里提供的数据,本次双 11 有 12 个城市里的 100 个顶级商圈,超过 20 万的线下门店完成数字化改造。涉及到 50 万的导购人员。把线上线下所有消费者链路打通,更主要的是打通消费者之前一直非常难以克服的很多购买障碍,如物流、金融、服务。手机天猫在这些商圈摇一摇,用户三公里以内所有的数字化的门店,在双 11 期间提供的权益、优惠、商品和服务会显现出来。最终目的是为了沉淀每一次消费行为背后的数字资产,同时影响线下实体商业结构,让传统零售商成为阿里未来的「新增量」。

而在海外市场一端,则通过速卖通、天猫国际、天猫出海和阿里投资的 Lazada 和 Daraz 等海外电商平台布局。此次双 11 的统计口径也第一次把 Lazada 平台的成交额算入了总成交额。

但双 11 亮眼的数字背后,在全球化市场上,阿里会遭遇亚马逊依然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巨头。而在线下和新零售战场上,美团、腾讯、京东也都是不能忽略的对手。

迅速发展的线上消费在过去十年只占了整个中国社会零售总额的不到 20%。80% 的消费仍然发生在线下。但对于中国庞大又技术基础薄弱的消费品牌生态来说,任何一家公司想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撬动和改变都不是容易的事。在刚刚结束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王兴曾经表示:「过去二十年,需求侧的数字化逐渐完成了,但是在供给侧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供给侧的数字化会更复杂一些,一方面他们原来经营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很多方面,另一方面供给侧不是单一层次,是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

从自身基因来看,阿里固然有过去形成的 to B 基因优势。就新零售这一个层面来说,从 2017 年开始,阿里相继收购饿了么、参股高鑫零售和居然之家,并已经将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等能力通过中台输出,对线下商超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升级。

但涉及到更多品牌和其背后更加复杂的制造业时,整个行业思维的转变,以及阿里作为「商业操作系统」对外建立新秩序与提升赋能效率的能力,又决定了它在「新零售深水区」能走的多快,走得多远。

在张勇现身媒体中心演讲的最后,他平静的提到:「搞了十年双 11,现在我们在 2000 亿台阶上,再往前走,一定会越来越不一样,要走过 2000 亿,走向 5000 亿,走向一万亿。」甚至让这些高峰成为「平凡的一天」。

这些代表乐观的数字背后,或许代表了张勇看到的、属于阿里的潜力和野心,但同样,也是这家庞大的公司需要继续奋力仰望和攀登的高度。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