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有望纳入科技创新「国家队」

摘要

  新型研发机构是指有别于传统研发机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市场化运作,有效贯通基础应用研究、技术产品开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科技研发创新组织。这类机构萌芽于 21 世纪初期的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如今已经遍地开花,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科技产业力量。

  2018 年 3 月 5 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出炉,总结了过去 5 年的工作成果,对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纲领性建议。报告再度重点关注创新,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

  在总结过去 5 年的工作成果部分,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并首度提到新型研发机构:「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

  新型研发机构是指有别于传统研发机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市场化运作,有效贯通基础应用研究、技术产品开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科技研发创新组织。这类机构萌芽于 21 世纪初期的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如今已经遍地开花,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科技产业力量。

  有业内人士分析,新型研发机构因其创新的体制机制,在孵化诞生源头科技、促进成果转化上独具优势,此次被写入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明这类创新组织的发展潜力逐渐受到认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将被纳入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受到重点扶植和栽培。

  鼓励政策陆续出台 广东开先河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逐渐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尤其是 2016 年,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级别的政策文件纷纷提出建设和鼓励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

  2016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区域性、行业性重大技术需求,实行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市场化运作,发展多种形式的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

  2016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培育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组织体系;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江苏、福建、内蒙古等省份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当地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在 2016、2017 两年前后,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落地,逐渐形成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是新型研发机构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可谓开全国先河。1996 年 12 月,清华大学和深圳市政府合作建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揭开了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序幕。到 21 世纪前 10 年,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为代表的新一批「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广东省的新型研发机构进入多元化的蓬勃发展阶段。

  近几年,广东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管理的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修订《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增加新型研发机构相应条款,从政策立法上明确新型研发机构的身份定位,培育其发展。

  据公开资料显示,广东省目前经认定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共有 219 家,数量全国领先。从科研产出上看,2017 年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8454 件,牵头或制定标准数 334 件,平均每家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收入达 2.8 亿,平均每家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创新孵化企业数预计达 21 家。

  「深圳样本」引领创新实践

  广东是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的沃土,深圳则是广东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优秀范本。深圳的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在整个广东省居于第一梯队,具有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本质特性。其中,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等机构是这一类创新组织中的典型代表。

  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为例。2010 年,刘若鹏等 5 位博士学成归国,带着核心技术超材料技术落地深圳,放弃了靠编制拿政府经费存活的传统科研模式,而选择了面向市场和产业需求,建立了机制体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在谈到这一选择时,刘若鹏曾表示,超材料技术的源头科技属性和颠覆性应用潜力,决定了传统科研机构无法承载其发展,必须探索一种全新的研发模式,既能保障其顺利度过技术孵化器,又能始终面向最终价值,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超材料技术是一种可以像软件编程一样直接逆向定制自然界不存在的功能材料、产品系统的颠覆性技术。它既不是纯科研导向的技术,也不是纯市场导向的技术。光启的创新机制体制,才是推动超材料技术孵化、转化的最佳载体。

  光启的不同之处在于,既承担基础研究,同时又有产业化的使命。因此,政府支持其基础科研平台搭建与基础应用研究,「养事不养人」,机构必须自己决策、组织科研,开展产业化工作,通过产业化的成功来养活和发展自身。只有尽快实现成果转化,获得市场回报,才能给自己的创新事业带来持续投入。

  这一根本属性,决定了光启的人才管理方式、资源管理方式、项目管理方式不受硬性条件的牵制,直接与成果转化率挂钩。这样的研发模式能够有的放矢、接地气,对于解决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问题有极大裨益。因此,光启成为了超材料技术的诞生摇篮,也是这一源头科技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产业转化的强力加速器,发展成果丰硕。

  据了解,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 4600 件,授权专利超过 2600 件,其中超材料领域的专利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 86%,实现底层专利覆盖。不仅如此,应用成果也非常显著。光启孵化的超材料技术等前沿科技已完成了 0 到 1 的工业体系构建,在国防军工、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不同领域有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这与半导体技术 50 年才实现产业转化的发展历程相比,转化周期得到了大大的缩短。

  以光启、华大基因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经验来看,新型研发机构对于发展可以预见的、有颠覆性的前沿技术是重大机制体制创新实践,它并不适用于一切技术。新型研发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旨在解决科技、产业「两张皮」的问题。这类机构以超前的产业应用设计,反向牵引技术开发研究体系,让源头科技创新在组织技术研究过程中,始终面向最终需求与价值,促进颠覆性的源头科技以最短的时间真正转化为战斗力、生产力,推动社会变革的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科技创新链条不断有机重组,技术诞生、升级和转化更加快捷,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迫切需要研发组织形式和机制的创新。

  新型研发机构的诞生和发展,是创新驱动发展,顺应科技、产业革命浪潮的产物,将成为推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经济体转型,推动国家向高质量发展的一股科技创新「生力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再加了一把「火」,可以预见,这种创新研发组织的星星之火,很快将成燎原之势。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