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跨越医疗?因为医疗不是人们的追求,健康才是

摘要

一个 24 小时在线的视频医疗咨询 App,要解决的其实是信任问题。

杨晓华是一个新手妈妈,小孩偶尔的咳嗽哭闹都会让她担惊受怕,「动不动就去医院」成为生活新的常态。像小孩偶尔的咳嗽、感冒并非什么大病,但对于没有多少医学知识储备的新手妈妈、老人等人群而言,询问医生,得到一个专业的答复才能让他们安心。

像杨晓华这样的人其实越来越多。最明显的证明是,这几年医疗咨询领域的企业开始逐渐增多,春雨医生、丁香医生、和缓医疗等都是代表。除了去医院,提供诊前、诊后的第二诊疗意见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和缓医疗创始人& CEO 李宇介绍了他们的新产品——和缓视频医生 App。这是国内首款为普通消费者提供视频医疗咨询的产品,李宇在台上用寥寥数语对产品功能做了介绍,「24 小时在线、一键视频咨询医疗服务;全职医生、专属助理、人工客服;无限加成员、免费存病例,还能约专家」。


和竞品相比,和缓视频医生 App 的页面设计十分简洁,首页页面设置中大段空白,只在顶部设有视频呼叫键、个人信息栏和设置栏,而在底部则是一个人工助理聊天栏。这与同类产品在 APP 内做平台,设置各类医疗知识的普及栏目大相径庭。在收费上,和缓视频医生也不「常规的」按次收费或者按月收费,而是推荐用户按年付费,每年 500 元。

一年 500 元的会员费平摊到每天,价格不高;但是,让普通人拿出 500 元,为一个低频、被动的医疗服务买单,价格之外,更是一个关于信任的问题。用户如何保证自己在平台上看到的是「真」医生、医生会不会向用户导医卖药?

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和缓医疗创始人兼 CEO 李宇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的演讲收获了大会上午最多次数的掌声。以下为李宇演讲全文,来看他如何看待科技、医疗和信任之间的关系:

昨天问他们说空调是 24 小时开的,台上应该很热,所以回家问老婆穿什么好,她说穿个 T 恤吧,精神。还好科学的说,没有感冒是冻出来的。

大家好,我是和缓的李宇,以前每年来极客大会都只能坐在下面看,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要跨越医疗。为什么要跨越?因为医疗不是人们的追求,健康才是。

国人将近 2/3 的医疗费用花在了人生最后一个月

健康宏观上有个很量化的指标,就是平均寿命,我们在世界上的排位还处于中上游的水平,比俄罗斯、印度好很多。

有研究的结论,未来可以延长到 115 岁,也就意味着我们至少还有三四十年的空间可以延长,至于医疗费用上来讲,我们人均看似就比较可怜(在后面),瑞士、美国是花费最高的,但是花得多就一定好吗?


人均寿命和人均花费的比值上得出一个医疗系统的效率,这个效率的排名上,我们甚至是高于美国的。一般产业规模都按占 GDP 的比例来计算,医疗健康产业在美国是第一大产业,中国只占不到 5.5%,美国要超过 17%,而且没有下降的趋势。

于是,有人说中国的医疗产业一定也会爆发式的增长,跟美国比还有 10 倍的空间,但是我觉得不会,美国这么高的医疗成本是因为它独一无二的制度,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全部都是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其他的全民医保体系下,我们跟那些效率比较高的德国、日本一样,是由社保基金统筹,还有一部分自费比例。

那全部由商业的医疗保险公司会导致什么问题呢?因为服务方不是付费方,看病的不顾及成本,给钱的不知道应该花多少成本,所以说我们的医疗产业应该不会那么爆发。以尽量低的医疗成本达到尽量高的人均寿命,其实是所有国家医疗系统的追求。

以美国为例,这么高的医疗成本,50% 都花在了 5% 的重症上,其实在中国这个比例也有点类似的趋势,将近 2/3 的医疗费用花在了人生的最后一个月,这意味着等你病重的时候再花钱也买不来时间,所以不要等到病重时才重视自己的健康。

科技主义≠科技万能

在各种疾病中,癌症是比较典型的,现在科技在癌症上起到的作用还比较有限,原来我还不理解,为什么医院都叫肿瘤科,没有癌症科,原来只有恶性的肿瘤才叫癌症,那什么是良性、什么是恶性?不受控制、不停长的叫恶,那细胞不长的就叫良性。

所以治疗上很多思路上讲,刚开始是哪长瘤就哪切掉,毁灭式的打法,但是发现不久其他地方就又长出来了,后来升级一下思路,靶向的,我们只打坏人不打好人,后来发现能适用的场景很有限。

还有一些新的疗法,把你的血抽出来,把里面的免疫细胞体外培养一下,等量大再输回去,依然是可适用的场景非常有限。

也就是说,科技在医疗上想起到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迭代。我们相信科技的力量,但是也要意识到科技不是万能的。所以被动的等待科技的救赎,不如主动管理起你自己的健康。现在医学的统计 40% 的疾病,直接跟心理状态相关,也就是说,做个理性乐观的人,你一定能更健康一点。

中国古代心学的研究,总结了一下人心有两大敌人,一个叫惧,一个叫怒。怎么办?结论很简单,明理治惧,克己治怒。也就是说你怎么做个理性客观的人,这两句话应该作为指导思想。但是即使理性了,比如说这个比例,我们在预防上花一块钱,顶得上在抢救上花 100 块钱,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很难有人坚持日常做好健康管理。那意味着我们还要提升一下科学的理念,要科学的看待健康。

健康与疾病是一个相生相克的并存状态,人作为生物体来讲,本来就是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每天你体内的各种微生物群都在动态博弈,达到宏观上的稳态,这也意味着没有一个确切的临界点证明你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

正常人的 80 年生存率、100 年生存率如何实现

摄影界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叫苏珊·桑塔格,因为她自己曾经是个乳腺癌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那么痛苦的经历下,写出了一本书叫《疾病的隐喻》,她说了下面一段话,很有意思。


她话里面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告诉我们要全面的的看待这个事情。对癌症患者来讲,我们经常听到的概念是五年生存率、十年生存率,经常去医生那儿就想问,我还能活几年。全年一点,整体上看,对于所谓的健康人来讲,也无非是你 80 年生存率、100 年生存率而已。

事实上,生理健康的抛物线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心理成长的那条线是可以不断的攀升的,所以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什么?


把生理和心理都过成了抛物线,其实这样的人并不少,最早我画这个人生曲线图,就是受一位华为朋友的刺激,他说人生的顶点就在 45 岁,所以我要早早挣钱,赚够好退休。你看华为干过十年,到 45 岁就让退休了,拿着股票回家养老多好,我只能说他被祸害了,任总自己都 44 岁才创业,你让别人 45 岁退休。

自我效能感,这是个心理学的概念,就是说在心理上,每个人都需要感觉到自己对别人也价值、对社会有价值,你的人生才充实,不然意志消沉、自感堕落。现在很多到了中年不缺钱的时候,发现这么多年的工作都不是自己想干的,中年危机了。心情很沮丧,所以我们看像任总这样的很多人在 40 多岁的时候重新创业,找到事业第二春,比年轻人还积极进取,乐此不疲。

再往后比如说褚时建,74 岁了出来从零开始种地,10 年才有所成,没有几个年轻人有十年的耐心。再看李嘉诚、巴菲特,八九十岁,都没有赋闲在家,颐养天年,反而天天上班,坚持学习,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这才是最佳人生的样板,是值得每个人效仿的路径。

所以主动管理你自己的生命周期,最需要 Know how——我查了一下字典,这个词来源上是最早在欧洲工匠们教学徒,所有的经验和诀窍,结果字典上翻译就叫做技术诀窍。这个词有点生僻,我们取个最直接的意思,就叫知道怎么办。你有问题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知道怎么办,有健康的问题,最好的当然还是找医生,但是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缺医生、缺患者,是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

如何让医疗咨询变得可信?

从互联网跨界到医疗将近五年了,不断加深了这个印象,医疗属于有钱也买不到可靠,所以我们很任性的创了个业,把医疗当成是一个一生事业方向,从互联网分级诊疗开始做。

互联网分级诊疗是我们觉得现在能够缓解现在医疗矛盾最理想的办法,我们把所有的医疗健康问题分为三级,大病、重病的找专科专家,小病、慢病、常见病找全科的家庭医生,其他的就医和健康问题,我们有专业的助理来回答。


这样在过去三年的会诊业务积累上,我们囊括了几乎所有病种的国内一流的大三甲的主任级的专科专家,而且每个专家我们给他配了我们自己的系统,这样让他在移动系统上能工作,我们就把这些专家的能力结合起来,成为每个专科都有一流水平的最顶尖的虚拟医院,每个专家都送了个 iPad,硬件、软件、网络一体化,这样他随时随地带在兜了,即使不在院内也能看病,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时间地点的限制,这样也就提高了专家的供给。

在全科医生层面我们推出了国内首家 24 小时视频医生,目前还是唯一的服务,这个产品做出来就是让人不用等待,24 小时全年无休地位用户服务。

刚才说的信任问题怎么办?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自主招募全职医生,找已经有临床经验的资深医生,按美国的家庭医生体系培训,让他成为合格的全科和儿科医生。同时,我们也要求全职医生的收入仅限于给用户看诊的诊金收入,坚决杜绝推销和后续的提成,过去的药品加成破坏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我们希望医生干干净净的看病,把职业的尊严还给医生。

那既然要做可信服务,我们就主动选择公司层面也断绝一切提成式的商业合作。我不靠卖药导医赚钱,才能保证从机制上来讲永远值得我的会员信任。所以会员信任才是我们最大的资产,我们定位就是做你的医生朋友,让你可以不顾忌的问他,相信他的每一句话。

所有的医疗健康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个可信的服务体系来解决。我们想提供的就是颠覆式的用户体验,颠覆式的体验怎么衡量?

用过了你就不想回去,我们觉得这是最简洁的描述,24 小时、一键视频、全职医生、专属助理、人工客服、无限加成员、免费存病例,还能约专家,慷慨服务、体贴价格,去一次医院的钱,购全家无限量的用一年,我们相信,能让你用过了就再也不想回去。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和缓名字的由来,这也是我们的保留的项目。和缓是中国古籍记载最早的两位医生,春秋时期秦国人,一人叫和,一个叫缓。所以中医理念的创始就是从这一和开始有记载,我们很有幸在西安的碑林博物馆找到了这块匾,可以印证历史,在清晚期光绪 15 年民间再用医生,用得还是风高和缓。


我们取和缓的名字,希望表达对医生职业的尊敬,也希望我们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所以我给自己定义的使命叫「延长人类寿命」。开头说了,现在看起码还有三四十年的空间。另外,和缓的两个 H,我们也拆解成 Happy 和 Health,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快乐的美好生活,谢谢大家!

看到最后有彩蛋!

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期间,所有极客们都能享受到和缓医疗年费会员优惠,优惠价格为 399 元。惊不惊喜~


图片来源:和缓医疗、极客公园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