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 Wales 仍在继续的信息革命:摆实事、「不讲道理」、灭绝假新闻

摘要

关于信息平台的内容质量,「既是一个社会责任,也是一个商业责任,更是一个对消费者服务质量负责的问题」。

在 Jimmy Wales 的身后,舞台大屏幕上显示的文字仍是「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

这是 Wales 曾经多次抱怨,并向维基百科(wikipedia)编辑团队申诉的一个「问题」——他确信,没有「联合」,他就是这个知识理想国的唯一创始人。然而,不但这样的申诉却至今仍未被采纳,甚至在他自己的维基词条之下,还多出了关于这次申诉风波和其他当事人回应声音的单独目录。

Wales 无可奈何,只能接受。这正是维基百科的光芒所在——人人参与、信息包容、观点平衡,「自由的百科全书」。正如 Wales 自己所说,这个「越是落后、闭塞的地区,越是需要」的知识共合体,已经普惠世界长达十七年。

在维基百科即将成年的时候,Wales 却开辟了一块新的战场。他建立一个名为 wikitribune 的新闻类网站,通过类似与维基百科的协同编辑技术,意在对抗如今横行于社交网络和大型信息分发平台的虚假新闻和误导信息。尽管缀以.com 的域名,但这目前仍是一个非营利性网站,依靠读者捐助来维持微小精致的编辑团队。

类似于 blog 的模式,作者可以将自己的新闻作品自由发布在 wikitribune 之上,然后通过权力优先级最高的专业编辑修改校对,并持续地引入人人可以参与的「评论」已进行持续修正——所有的评论只能限于实施层面的添加和删改,而不包含观点和文法。

在全世界的新闻学院都将客观性(objectivity)从新闻价值要素中剔除的今天,Wales 的行为近乎顽固执拗。

「你这是在和所有的新闻学院宣战啊?」

「哈哈,是的!」Wales 毫不遮掩地笑了出来。

他一直在警惕着广告模式、点击率导向,痛恨虚假新闻的社交化传播和为搏眼球的观点误导;甚至,同中国信息消费市场中那些热衷于「重构知识」的互联网人不同,他「老派」地坚持着知识和新闻的本源定义。

也许,那些他不屑一顾又忧心忡忡的网络信息新形态,或多或少都来自于被维基百科所解放出来的信息消费时间;Wales 正要开始他新的信息革命,以消除这些同是自己发动的上一轮信息革命所带来的负面余波。


以下是 Jimmy Wales 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的演讲摘要(经极客公园编辑):

大家好,非常开心能够来到这里。我在全世界做了很多发言,这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大的一个屏幕了,真的太大了。所以中国的巨屏科技还是很棒的,非常感谢各位能够邀请我参与这次的极客公园会议。

我简单地介绍一下维基百科的历史,首先看一下维基百科运作的宗旨,这是需要让大家理解的,而且我们会介绍一下我们的新项目,随后再进行一些其他的讨论。

1962 年,查尔斯(Charles van Doren),是一个高级主编,他说我们理想的百科全书应该是非常激进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安全的书籍。而维基百科,正是一个非常激进的想法——使得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我认为这也是互联网刚出现时,大家都在想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上网了,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这对于教育非常好,对于我们的世界繁荣也是非常好的,这样我们就有可以获得更好的培训,而且也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

我们有超过 4000 万篇文章,每个月会有 4 亿的月活用户。这是来自 comScore 的数据,他们的商业模型是为了广告的目的来监控全世界流量。实际上我们还是有很多的流量没有被他们监控到,比如说非洲的撒哈拉地区或者是其他的地方,都有很多的流量。

上个月,有超过 13 亿的设备访问了维基百科,我们支持 284 种语言,当中有很多都是一些小语种。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需要做,比如说我们要顾虑到在印度以及非洲的小语种,所以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一个关键的事情我们所需要了解的。首先维基百科有一个很大的社区,这些人非常支持百科,在维基百科做分享。维基百科的设计理念,和其他的网站是比较不同的,我们有一个非常开放的参与模式,这种开放式参与模式,给我们带来非常高质量搜索结果。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设计一个餐馆,我们需要集思广益、开放思维地去想——不光考虑桌子需要什么颜色,我们要想思考整个餐馆的概念。比如我们可以提供牛排,有牛排的话,就需要有刀,我们知道如果人有了刀就去捅人,这种情况下就把所有的人锁到笼子里面才可以。这样整个桌子都要在笼子里面,这样大家都安全了。

要是都这么想的话,我们的社会就有问题了。

真实世界里是什么样子?所有这些都是真的,确实人可能去杀人,因为很多的坏人像疯了一样做一些坏事。但是这样的情况是很少发生的,我们不能以这样的想法对待我们社会里面的所有人,我们还是会去餐馆和其他人吃饭,相信这种坏事不会发生。

这就是维基的一个思考:我们应该有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不应该一开始就假设人会做坏事,但是我们也会监管,也会小心这样的坏的现象的发生。如果大家在维基做坏事,我们就会把它拦截掉。这就是我们管理员的工作。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办法,可以做这样的管理。

我们知道这样的一些想法虽然不是最完美的设计,但是可以保证我们系统的开放、有质量的创新,如果大家都被关在笼子里,最后的创新质量肯定不会好。

现在来讲讲我们的一个新的项目,在过去两三年,我一直特别担心低质量媒体的产生,尤其是假新闻的问题,所以我就创建了 Wikitribune。

Wikitribune 是基于我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些体会,我们认为我应该有一些新的办法,让大家能够参与到我们的项目中来,而不是用一些非常极端的方式,用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去吸引我们的社群来做一些非常有质量的事情。

说到底我们就要讲事实,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大家都在讲信息的可靠性、质量,我们并不是说每个事情都做得非常完美,但是至少在努力去做。

在维基之外,很多媒体的信息质量都在走下坡路。比如,我们知道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评论也不是非常公正的。我给大家举个假新闻的例子,这对中国其实是有影响的一个假新闻,现在还在网络上。这个照片,非常有震撼力的图片,这是中国的一个雾霾天的大屏幕,有些人说这个照片特别棒,很艺术。


Mail Online 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个新闻平台,但是质量并不好。它说中国由于北京雾霾非常严重,就开始在电视屏幕把太阳投射出来,让大家感觉好一点。

这个新闻吸引了很多的眼球,而且这个新闻,我们知道其实是假的。这样的新闻上了很多的头条。

西方人其实对中国有很多的问题,所以他们也会用各种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报道,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些报道里面,中国被描绘了恶魔化的环境,大家完全看不到太阳,这完全是一种妖魔化的新闻。

这种(传统媒体)广告模式的模型,应该说是非常糟糕的模式,因为这样的商业模式中,大家是按照点击付费的。我们知道 Mail 经常讲它的质量是非常高的,他们说他们从来没有遭受到过任何法律诉讼的困扰,但是像 Mail 上的这条中国诬蔑性报道,因为没有提到中国具体的人,所以不可能有诉讼,我来到中国很多次,我知道中国虽然有污染的问题,也是一个实际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而且我觉得这种报道方式也不公正。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们怎么重新考虑媒体报道的问题,怎么样获得媒体的高质量报道。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像《纽约时报》这样的平台,他们数字媒体的用户在不断增加。很多人会发现广告模式,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有质量的信息,所以他们觉得我们应该去付费获得高质量的信息

所以我们就搞了 Wikitribune 这样的项目,稍微调整了一下新闻媒体的编辑模式,Wikitribune 和维基百科是不一样的,维基百科完全是社区性的,但是社区性的这种模式还是有一些没有办法做起来的,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些人本身是一个好的意向,在家里面工作,有些事情做不起来,比如说去查一些事实、或者是做一些分析、或者是做一些检查,这种简单事情是可以做的。

所以我们请了 13 位专门的纽约记者来进行全职工作,去年我们做了一个众筹,由我们的读者来出钱做这个项目。这个是我们的创业尝试,Wikitribune 今年会增加两个新的语言版本,我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做到一些在媒体质量提高方面的尝试。


以下为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与 Jimmy Wales 的台上对谈内容(经极客公园编辑):

张鹏:非常棒,你讲得非常快,真的是惊人。我们屏幕上有个 AI 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AI 翻译得确实不错,机器人才能够理解你这么快的语速,只能机器能做。

我的第一个问题,来自于一个极客公园的朋友,洪波(Keso)先生。他希望我问一下,为什么维基是一个非盈利组织,它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价值更高的公司。

Jimmy Wales:其实我很多朋友也问我同样的问题,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是这样的。我们是在 IT 泡沫以后出现的,我们当时没有太多业务模式的想法,只是想做成这件事情,希望做一个大家都需要的产品,后来就碰到了泡沫,也就没有钱了。

当然,我们有一些志愿者,他们觉得应该以非盈利的模式来继续我们的一些事情。我们确实是一个非盈利的机构,我们确实希望有一些高质量的产品给所有的人。在商业这块的考虑,我们做得并不多,我们的一些读者会有一些捐款,这是我们的一些业务继续的来源。我觉得这样的模式确实是可以跑得起来的。

张鹏:你个人是非常反对广告的是吗?

Jimmy Wales:对,演讲的时候,我会讲广告的业务模式,我会说这是现在的维基,而这是有广告的维基,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站上有很多无关的广告会插入进来。这是我们希望去避免的现象。从我们关注的点上来说,大家对什么感兴趣就看我们什么内容,这是非常关键的。

张鹏:维基百科已经诞生 17 年了,您觉得互联网信息革命,给我们社会带来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

Jimmy Wales:40 年前,如果大家打开无线电,里面可能会在说阿塞拜疆有地震,你说阿塞拜疆在哪里,想查一查;过去要查得去图书馆查,但是很多人因为时间的考虑、距离的考虑就不去查了。

现在大家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网络上查这个信息,大家可以了解到它在哪里,那边的生活怎么样、经济怎么样,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带来的变化;大家也可以从务实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比如说你是一个搞科技的人,结果有人讲到了新技术,这是个新技术我要了解一下,就可以在维基上找到很多相关信息。


张鹏:维基百科让大家都能获得知识和信息,而且是通过公正的获得信息的渠道,这是一场知识革命,17 年已经过去了,我相信这个革命还在进行之中,知识变得非常碎片化。那么是不是在这个时候,应该重新去定义知识本身?

Jimmy Wales:我觉得从一些程度上来讲,我对知识的一些看法是非常老派的。就是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永远都是一样的定义。当然,怎么获得信息、了解信息则会有不一样的方式。Quora 我经常用,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但是它和维基不一样。维基是说,如果大家希望对于某一个话题、某一个历史事件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观点,当有三四个不同的说法时,维基百科会在里面把所有的东西都整合在一起给大家,比如对于某一场战争,说这是一种观点,这是另外一种观点,在一个地方提供给你;而使用 Quora 的时候则是去找一些经验、找一些观念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非常重要,只是信息种类不同。

像 twitter 也是信息的来源,当然 twitter 只是一些非常快的信息来源,而且它的噪音可能是比较高的。所以有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都非常重要。

同时,我们也必须要知道质量问题。我觉得大家应该获得有质量的信息,这其实是假新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多假新闻来源于社交分享,有的时候大家会分享,比如说刚才的这个例子(中国雾霾),到底是谁把照片进行了千次万次的分享?我觉得做这样分享的一些人其实不太负责,他们分享给朋友以后,别的朋友又分享,结果导致假新闻不断地传播,而且也没有被及时的发现。我们会发现有一些调查中指出,在过去的两年中,很多人对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信任了,大家之前都说人是值得信赖的,因为这是朋友分享的信息;而现在则都说,我的朋友并没有那么好的判断力,有的时候信息也不一定是真的。

张鹏:我们是不是应该这么讲,其实知识也是信息的一种形式,但知识更加准确,不会产生任何歧义。

人们现在都已经通过网络相互连接了,所以我们所有人都希望成为某一种观点的专家或者是某一类经验的专家,这会让人们感到开心,他们可以为所有人带来附加值,所以这还是好的对吗?

Jimmy Wales:当然,我认为互联网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公开的对话,是非常强有力的,哪怕是有一些虚假的新闻,但这仍然只是一个小的问题,我们终会克服这些问题。我们看到了很多有序的变化,比如 Facebook 在改变自己的策略,谷歌也对于信息的质量非常重视,所以他们在重新的思考互联网上的噪音,考虑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很长时间以来,比如说像 Facebook 这样的公司,信息质量的问题就是 Facebook 质量的问题。我们不希望一登陆 Facebook,看到的就都是假新闻,这样的话人们就不感兴趣了,长远来说整个公司就会崩溃。

张鹏:在维基百科诞生的时候,整个社会是处于信息极度短缺的阶段;但是现在我们有点信息过载了,你觉得这是问题吗?信息过载是不是已经超越了我们可以忍耐的极限?

Jimmy Wales:对我而言,比较有趣的事情是我们需要考虑维基百科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尤其是在贫穷国家和富裕国家所扮演的角色有什么不同?比如中国人,美国人、欧洲人,我们有很多过量的信息,已经爆棚了。而维基百科是非常精确的,我可以告诉你事实是什么样子,比如说希特勒、你去 google 他的名字可以得到几百万条结果,而当你找到维基百科的链接,就可以打开希特勒词条,他就是这样,非常地直观。

又比如,在非洲某处的一个小语种地区,如果你只说祖鲁语,英语却不是很好,那么你能得到的信息就非常有限,不是很多的语言都可以翻译成祖鲁语,也没有很多祖鲁语的新闻或者是报纸,而且很多的知识也没有被翻译成祖鲁语。

所以说在维基百科里,我们的重要性并不是减少我们的信息过载,而是把我们其他的语言翻译成祖鲁语,这对于某些贫穷的社会是很重要的。

张鹏: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信息过载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人们希望可以躲避。你觉得现在是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来让那些造成信息过载的平台站出来解决这个问题?

Jimmy Wales:我确实也是这认为的,但我觉得对于某些平台是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很多的平台的商业模式就是要保证点击量

但是这对于消费者而言,则是一个质量问题。如果消费者觉得我每次上推特总是看到人们在相互吵,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如果说每次上推特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想法,我就会觉得很开心,而且不是表面的开心。你不会说仅仅是点开连接,看到人们在说一些没有用的东西,觉得你是在浪费时间。

当然,想要改变这个情况是非常难的,我还是比较同情 Facebook 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历史,当时我们没有很多的虚假信息,没有媒体的问题,没有特朗普当选背后的这种丑闻。大家会担心,Facebook 会不会控制我们的世界观,但是 Facebook 并不想控制我们的世界,我们想跟 Facebook 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但很难。


张鹏:另一个极客公园的朋友,冯大辉,他想问如何来打击虚假新闻以及误导性信息?

Jimmy Wales:真正的虚假新闻,对于维基是造不成影响的,我们有很多人,他们每一天都会写很多的维基百科内容,他们一般是比较有学识的,他们知道信息的质量是真是假,是好是坏。

有个叫《丹弗卫报》(Denver Guardia)的虚假新闻网站。看到这个名字,我们可能会想到丹佛,美国的大城市,一看「卫报」,又很像是新闻的名称,人们就会进入这个网站,接收了很多虚假新闻;而很多在维基里面的人,他们就会觉得《丹佛卫报》这个名字我从未听说过,他们就会上 google 搜一下,就知道这是一个虚假新闻的网站,就不会把它用作我们的信息来源。

所以我认为人类比算法要强,是因为我们要进行很多比较信息的研究,比如说有新闻说:「教皇支持特朗普」。我们就会考虑,会去上网一查,就会发现教皇怎么会支持特朗普,很奇怪。

所以,这种决定并不是由算法做到的,而是人的经验,我们在 twitter 或者是 Facebook 上分享信息所获得的经验。

大部分的误导信息以及虚假报道,都是由大平台所发布出来的

张鹏:这些大平台是不是应该做什么呢?

Jimmy Wales:是的,我们应当更加小心、更加谨慎,尤其是我们要求他们去做出任何改变,或者是修复问题的时候。比如说 Google 投入了很多钱,进行新闻创新,以应对不同的问题。我认为这既是一个社会责任,也是一个商业责任,更是一个对消费者服务质量负责的问题。

但是现在我们的信息传播太快了,有的时候我们会在其中获得一些真相,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适应这种虚假新闻,以及误导信息所造成的影响。可能对于这些平台而言,他们需要打破过去的系统和体系,但是他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新的系统和平台,没有找到一个新的平衡。

张鹏:但有时候有的东西并不是黑白分明的,很多时候一些误导性信息是基于事实而来,很难区分。每次去干预的时候,可能会有另外的错误产生,你是怎么来处置这样的一些问题的?

Jimmy Wales:我觉得还是需要有一些比较有经验的、有好的想法的,而且愿意开放性听取别人意见的一些人,去做一些综合和妥协

我们的社会里,应该有这样的机制,让大家做出探讨是重要的。一些大平台在这块并没有做起来,比如说twitter,大家是把想说的放在上面说,但是并没有一个平衡的机制,这些东西大家还是要谨慎一点。

另外一个角度上看,也不应该是推特决定什么东西是对、什么东西是错,所以我不知道大家应该怎么做,暂时没有解决方案,但是在维基,我们希望至少做到平衡。


张鹏:对于这样的信息革命,你的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

Jimmy Wales:我是比较乐观的人,但是有的时候我也是悲哀性的乐观,有很多东西我是比较担忧的。有些东西我觉得没问题,在新闻质量、信息质量这块我是乐观的,因为我确实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买新闻,真正的一些假新闻的问题、垃圾邮件的问题,基本上已经通过我们的算法或者是一些比较有效的安全机制正在解决。

以前的一些业务模式的问题,现在有了新的尝试,比如说付费机制的产生——多付一些,立刻得到非常高质量的信息;或者是少付一些,就要靠不停地点击获得消息。我觉得大家已经意识到,付点钱拿到高质量的信息,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张鹏:讲讲 Wikitribune 吧,我们知道你在这块花了非常多的时间,这个项目到底要做成什么?

Jimmy Wales:对于 Wikitribune, 五年前我就已经开始思考域名问题。我们知道,其实一些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新闻的成本结构的确昂贵,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些创新。从成本这块来讲,应该让高质量的社区参与进来,帮助完成其中的一些工作,有一些东西不需要让我们付费请专家来做,社区本身就愿意做。

另外,我们的读者可以用一些众筹的方式筹款,请新闻专业人士来做一些必须专家来做的事情。这样的平台,总体来说还是希望没有广告的,希望是读者付费。大家给我们付费的话,我们就必须提供另大家感兴趣的信息。我们也是慢慢在学习、了解我们的读者,这个项目非常有意思。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