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自动驾驶的「绝地反击」与 Apollo 的 264 天

摘要

从被质疑到让身边站满强大的盟友,八个月后, Apollo 的开源战略开始收获成效。

「以前大家都觉得自动驾驶门槛比较高,但整个行业面临的情况是,很多人其实一直在低层面上做重复性的建设和创新,甚至只要把车跑起来就会获得一片掌声和赞扬声」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在 GeekPark IF 2018 大会上说到。

「Apollo 的开源已经可以做到让一个人就完成这样的工作,但我们要挑战的是更艰巨的任务。」


 Apollo 过去的 264 天走过的道路并不容易:Apollo 2.0 发布,积累 16.5 万行代码,生态合作伙伴突破 90 家,开放了简单城市道路的自动驾驶能力,并宣布将与金龙客车在 2018 年就量产无人驾驶微循环巴士。「在三到五年里,以 Apollo 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将会超过任何封闭系统」百度集团总裁、COO 陆奇曾说过,「百度将凭借自动驾驶技术打一场翻身仗,而 Apollo 正是百度信心的来源。」

今天的 Apollo 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汽车产业链的力量所认可,但过去的八个月里它却并不容易。


一年之间,两次 CES

2017 年 1 月美国 CES,百度与两位战略伙伴北汽和长安一起搭了个展台,发布了自动驾驶 AI 平台 Road Hackers。但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李彦宏来了。

李彦宏除了为自己的产品站台,还花时间逛展,让很多人得以有机会「偶遇」。正是在这一年,汽车厂商的重磅转型和发布席卷了整个 CES,自动驾驶成为那一届 CES 的关键词,在那个时候,百度还没有准备好成为主角。

短短的一年之后,CES 2018上百度 Apollo 2.0 发布会门外人头攒动,不论是汽车大厂还是供应商,汽车领域的「半壁江山」悉数到场,甚至有很多人根本挤不进会场。

两届 CES 反差的背后,是百度过去八个月的「系统重建」:明确了 AI 在百度中的核心地位,整合自动驾驶事业部 (L4)、智能汽车事业部 (L3)、车联网业务 (Car Life etc. ) 共同组成智能驾驶事业群组 (IDG) 由陆奇主导。更重要的是百度想要把谷歌 Android 的成功再现到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希望通过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平台「Apollo」让每一个合作伙伴都能打造出一款成功的自动驾驶产品。

自从百度宣布 Apollo 开始,总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最多的疑问就是在自动驾驶领域,打造这样的开源模式适用吗?开放透明的系统,是否就意味着不安全、更容易被攻击?

「开放的也是安全的,甚至是更安全的」李震宇在 GeekPark IF 2018 大会上这样回应,「Linux 漏洞会被很好的快速修补,但很多自以为安全的封闭系统却有时候不堪一击。」


李震宇甚至拿「开放厨房」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开源对于外行人来说,相当于开放厨房,你可以看到里面厨师在干什么,这样对于厨师的监督,把工作做的更好了?还是把工作做的更差了?」

「关键在于,有什么机制把不安全的要素控制住,在不影响你的功能的情况之下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这个必须要明确。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 AI 的时代,开源开放是正确的。」

为了更好的打开局面,百度在重点推动产业链中的上游公司和头部公司,博世、英伟达、福特这样的巨头公司相继加入,质疑声不消自灭。在资本上,Apollo 基金,3 年内用 100 亿资金投 100 家公司的计划,则同样照顾 Apollo 生态内的初创公司。百度不断的扩大着自己的 Apollo「阵营」。


「我们谈开源,大家疑问很多,说你们就是活雷锋,实际是大家对于 AI 技术的不理解。」李震宇说到。「AI 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控制技术,开源是必要的,甚至是这个技术本身的客观要求。而这个跟百度是不是活雷锋没有关系,我们只是认识到了这个本质才这样做的。」


开源不仅是态度,更是能力

开源不仅是一种态度,更需要一种能力。为所有开发者打造这样一个开放的生态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把目光拉回到百度最初公布「Apollo 计划」的那一刻。2017 年 4 月 19 日,上海车展的一个小会议室内,人不多,本以为是一次简单的媒体沟通,但百度集团总裁、COO 陆奇却突然宣布了一个重磅信息,发布了「Apollo 计划」。

其实,这个「突然」公布的开源计划是在两天前才刚刚决定。「内部讨论开源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决定之后就以最快时间公布,迅速开始了计划的第一步。

「Apollo 开放以后,我们得到了很多积极的信号,很多事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本来计划一年只发布两个大的版本,因为这个里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说安全、知识产权、平台化代码的一些事情,但是开发者的热情,让我们在过去短短的半年内发布了三个大的版本。」李震宇在 GeekPark IF 2018 大会上透露说。


去年 7 月 5 日发布了 Apollo 1.0 是可以依靠高精度地图和导航定位模块打造成「一辆封闭场地循迹自动驾驶汽车」,9 月 20 日发布了 Apollo 1.5 的更新则是帮助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拥有更进一步的能力,打造「一辆拥有定车道昼夜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今年年初发布了 2.0 版本实现了「简单城市的道路自动驾驶。」


「产品落地很多时候都是市场伙伴主动驱动着我们,开放就是这个好处,原来很多事情想不清楚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你觉得这个场景没有人做,但是他觉得有人做,后来他说服你。然后自己没有能力做车,有合作伙伴来做。」李震宇说。

「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很大的热情」李震宇坦言,这些热情更多的来自代码的成长,「每周获得 150 多次的数据代码提交,有 1800 多个 Forks,到现在有 16 万行多的代码。整体来说,生态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我们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去年开源的代码框架里面的时候,都是 No.1。」

Apollo 和他的万亿阵营盟友

正是开源,让百度创建了一个快速创新的良性循环,拥有全新的「集群效应」去聚集「合作伙伴」。在各专业领域贡献,找到自己资源优势的互补,成为吸引合作伙伴最大的动力。

Apollo 的合作伙伴已经超过 90 家。这其中包括福特汽车、奇瑞汽车等市值上百亿的巨大车企,也包括全球最大的零配件制造商博世、大陆、采埃孚等等,还有传感器及芯片制造商 Velodyne、Intel、英伟达、服务器供应商微软等一系列科技巨头。甚至还囊括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就连曾经的老对手——Google 无人车之父 Sebastian Thrun 也宣布与百度联合推出面向全球的 Apollo 自动驾驶在线课程。

Apollo 生态几乎已经涵盖了产业内的各个关键力量,辐射了 OEM、Tier1、核心供应商、出行服务商、新兴公司、基金投资机构,相关政府及研究机构,海外企业及机构的占比也达到了 30%。短短八个月,百度 Apollo 即将聚集的这个汽车产业的万亿阵营初现。

而巨大阵营带来的则带来规模巨大「互助」。Apollo 仿真引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仅让开发者加速,合作伙伴在研发过程中也同样能产生高质量的数据,高质量的数据又能「反哺」从而提升 Apollo 的技术,再次输出给这些「盟友」实现共同「加速」。

「Apollo 计划」让百度「蹲下」,为起跳蓄力。重新整合内部业务,从头开始将自己已有的「自动驾驶」能力优势重新梳理,并打包开放给合作伙伴,看起来这让百度花费了巨大精力,但另一面,百度却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加速度」。

从迷茫期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领地,264 天内创造 16.5 万行代码,日夜兼程的百度站在这个新「起点」,已经赢得了全新的「加速度」,「Apollo 创造了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中国速度』。」陆奇说。

(编辑:王伟)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