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中:为什么说「撒币」背后的赢家是腾讯云?

摘要

  客观地说,直播知识竞赛是腾讯云在注意力经济上的「再下一城」。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的「在线抓娃娃机」,腾讯云也是第一时间推出了整套解决方案。从公开信息来看,腾讯云在直播行业的典型客户已经包括斗鱼、熊猫、B 站、快手等等,这些无一不是当红的「注意力变现」好手。

王思聪在分答上的签名是:中文不是很好,勿怪。政治历史相关问题不答。

  然而,他却在冲顶大会上,让全国人民答这类题。

  王思聪走位风骚,总能在相似的 G 点上,给人们惊喜。这背后必有逻辑。今天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吧。


一、注意力变现的时代


  从「娱乐圈纪检委」时代,国民老公就在坚定地收割人们的注意力,然后用巧妙地方式把收割来的分散注意力集中变现。这可谓是他的「核心算法」。

  仔细看这个核心算法,其中有一条暗色的纹路:

  最开始,他专注于娱乐圈,此时收割的注意力,像是一堆方向没有统一的磁铁,单位售价比较低,但总量巨大。

  当他专注直播和游戏的时候,这些注意力就拥有了统一的方向,总量缩小,单价更高。

  分答算是一例试水。在问答领域,注意力的单价开始上升。

  最近的冲顶大会,索性屏蔽了一部分知识匮乏人群参与的「妄想」,虽然粗暴的划定了界限,但注意力的平均售价奇高。

  当然,王思聪只是这个「算法」的代言人。这背后的事实是,「王思聪们」正在穷尽一切办法,想要收购社会各个圈层人们的注意力。

  人的财富不会被规定上限;但在注意力上,每人每天只有 24 小时。这就像只有 2100 万枚的比特币,数量限制导致了争抢,争抢导致了升值。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说明:

  为什么你会心甘情愿地把 20 分钟的注意力,用极低的价格卖给冲顶大会呢?(你用冲顶大会上赚到的钱,除以你花在上面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每分钟的价格,想来应该不贵)

  因为注意力分散在每个人手里,是很难变现的。唯一的方式是,你自己整合大量的注意力,转化成为认知,然后一把变现。比如乔布斯用多年的知识经验攒出一家苹果公司。但这个难度显然大于你直接把注意力批发出去,并不适合所有人选择。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为了引出我的一个判断: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会自愿地出售自己的注意力给巨头。而为了争夺你待价而沽的注意力,巨头们正在翻江倒海地战斗。

  二、腾讯云的「注意力市场」

  我搜索了一下,发现冲顶大会赫然位于腾讯云「线上知识竞技解决方案」的客户案例中。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


  显然不是腾讯云先有「线上知识竞技解决方案」,然后拉来冲顶大会做客户;而是冲顶大会利用腾讯云的各种「能力积木」,拼出了这种玩法,然后腾讯云迅速把它包装成了「创业组合套装」,放在货架上招揽顾客。

  从某种程度上说,任何创新都是创意和技术的合谋。

  如果没有大规模的道路建设,福特绝对难以在美国掀起汽车普及的浪潮;如果没有如果没有 CDN 加速技术的成熟,中国也大概率不会迎来直播创业的风口。

  在「直播知识竞赛」这个案例中,王思聪团队负责创意,腾讯云负责的是技术。合谋就这样产生了。

  客观地说,直播知识竞赛是腾讯云在注意力经济上的「再下一城」。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的「在线抓娃娃机」,腾讯云也是第一时间推出了整套解决方案。从公开信息来看,腾讯云在直播行业的典型客户已经包括斗鱼、熊猫、B 站、快手等等,这些无一不是当红的「注意力变现」好手。


之前大火的「线上抓娃娃机」


  接下来要继续分析,就要先科普一下云计算市场竞争现在的格局。

  阿里云号称 2009 年就重装投入云计算,2012 年正式商用,现在国内市场,阿里云占领了半壁江山。

  腾讯云 2013 年正式商用,但由于最初几年业务侧重的问题,最近虽然绝对增速很快,但市场份额小,屈居第二。

  从云计算整体来看,阿里云抢跑,用当年超高的风险换得了如今巨大的先发优势;一路四平八稳的腾讯云处于追赶地位无疑。

  说完基本格局,我们可以来看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在两家企业基因优势辐射的部位,双方各自寸步不让:

  社会性市场:这是阿里云的地盘。

  例如企业网站、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等行业,阿里云掌握主动权。以此为基础,他们开始深入比较重的工业化场景,例如医疗、工业、航空、电影渲染等等。

  人性市场:这是腾讯云的地盘。

  例如社交应用、游戏应用、直播应用,在这些领域腾讯云的话语权很重。由此生发开去,进入金融、O2O、旅游等民生场景。2017 年,腾讯云推出的赋能各个场景的人工智能「小微」,就是一例。

  由此可见,云计算市场比的不仅仅是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行业经验合行业生态。

  说到这里,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冲顶大会会选择腾讯云作为基础平台;你也能明白,为什么在冲顶大会火了以后,是腾讯云第一个挂出整体解决方案。


截图自腾讯云网页,在「线上问答」火了之后,腾讯云火速挂出了解决方案


  三、云计算厂商的拿手好戏:「拼积木」

  说到注意力,我想起一首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 车,马,邮件都慢 /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过去还真是恬淡,哪像今天,从农药风靡到吃鸡横行,改朝换代只不过寥寥数月。

  我们的注意力,已经适应了现在的快速生活。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茅房」,个人的注意力切换成本极低,但一个产业如果为了对接人的注意力而切换,却涉及到背后的一整套供应链体系,难以瞬间完成。

  就像人人都玩过得「老鹰捉小鸡」一样,前面的老鹰可以随便东挡西杀,而一串小鸡如果想调转方向,就会跑得爆土狼烟。这是个巨大的问题。

  有关供应链的快速切换问题,是现代世界的难解之谜。

  然而,全世界唯一成功解决供应链切换的例子,就在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中国的工业体系。中国东南沿海的工厂,分工极其细密。每一家工厂只生产只生产一个特定的小部件。这样,上游的订单下来,无论成品是什么样子,都可以找到适合的零件,然后像拼装乐高积木一样,把成品瞬间组合起来。

  在工业领域,我们都可以做到「秒级」切换;在互联网和云计算领域,这样的切换当然更可能实现。

  还是以腾讯云为例。

  每一个能力都像是「乐高积木」,被摆在桌面上。「在线知识竞赛」这个需求来了,腾讯云就会抓起一块块积木开始整合。


乐高堪称伟大的发明,它隐喻了我们世界的某个本质特征。


  这第一块积木,就是视频直播能力。

  别忘了,腾讯有一个「国之重器」,那就是腾讯视频。腾讯视频的用户大概有五亿人,这之下其实就是一个特别靠谱的内容分发网络,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低延迟」。

  低延迟当然得益于很多要素,不过围绕腾讯视频构建起来的 CDN 内容分发加速网络是一个重要基础。刚才提到的熊猫直播、斗鱼直播、快手等等也都在使用腾讯云的一千多个 CDN 分发节点的基础设施。

  要知道,在冲顶大会这样的场景中,全国同时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在线。能够靠谱地在一百毫秒以内把视频送到全国观众的手机上,一个不落,一个不错,这就是一种「大师能力」,技术壁垒和成本壁垒都不低。

  这第二块积木,是用户认证体系。

  现在每新进入一个游戏,我 90% 的情况都会选择「用微信登录」,实在没有微信的选项,我会选择「用 QQ 登录」。

  这其实标志着,腾讯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用户认证体系。

  别看登录这一步非常简单,但它的背后却有很多「坑」。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绝大多数 App 中,实名制都是一个强制法规要求。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让自己的软件合规,必须保证用户实名;而如果你敢耿直地把繁琐的实名注册流程放在进入 App 之后,那么也许 90% 的用户就直接退出卸载。

  目前全中国最完善的实名账户体系,应该就是微信了。如果厂商的 App 用微信登录,既然用户觉得方便,又完美地符合了管理要求。

  用户认证体系就像一枚特种螺丝,虽然看上去作用很简单,但其实缺它不可。

  这第三块积木,是实时互动技术。

  在答题的场景里,用户和服务器端是有非常频繁的信息交换的,这些信息一点都不能错,一点都不能晚,是为「强实时互动」。

  我点击了一个答案,它要马上返回给我对错,我发送了一个弹幕,它马上就要给我显示出来。这样才能让「在线知识竞赛」这种模式成立,否则跟十年前在电视前看王小丫有神马区别呢?

  腾讯在信息交互上的技术底子不用多言,微信和 QQ 两大「战神」站在这,算是最强证据。

  这第四块积木,是内容审核。

  每场直播答题都是一次十万人的狂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其中隐藏着一些风险点。随便举几个例子,如果弹幕中出现暴恐言论怎么办?弹幕中有人提示答案怎么办?主持人突然把衣服脱了怎么办?(当然,这最后一种情况可能主要出现在其他直播场景中,冲顶大会应该不会。。。)

  这就需要严格的实时内容审核机制,注意,是实时。

  这就需要利用全套的人工智能技术,让云服务器掌握一个「超管」的鉴黄能力,然后实时配置规则,拦截不适合的弹幕。

  当然,这全套的人工智能能力,需要多年的经验和不断的调优。一个新手想要做到准确的识别,基本是很困难的。这件事对于做了十几年通讯工具的腾讯来说,就没那么困难了,甚至是轻松加愉快。

  这第五块积木,是视频动效。

  既然是智力答题,那场景就不能太寒酸,起码要超越当年的开心辞典。不过显然一个在线答题 App 不能租一个十万块钱一天的演播室来搞。此时,自动的背景抠图就变得必要了。

  当然,在此基础之上,主播的人脸识别美化,跟着脸移动的猫耳朵兔爪子,就多多益善了。

  如果继续说下去,还有很多,例如小程序接口能力、超高并发能力等等,不一而足。总之,这种「拼积木」的能力,已经基本能够适应人们注意力迁移的速度了。按照之前的经验,估计大批使用腾讯云方案的答题类 App 已经在路上了。。。


四、「撒币」背后的赢家


  刚才说过,在线知识竞赛瞄准的是腾讯熟悉的「人性市场」,当然这就像给腾讯云的生态空投了一个补给箱,他们自然笑纳。

  不过我觉得,冲顶大会的火爆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从 2017 年初的农药,到后来的吃鸡,再到后来的在线答题,三连炸都爆发在游戏市场。这印证了我之前的一个判断:在生产力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平均的闲暇时间会越来越多(注意是平均的,不是你的),所以以游戏为代表的娱乐会不断占据人们的注意力,这个比重可能会在未来某一时点爆发增长。

  从这一点上来看,已经占据了游戏和娱乐战壕的腾讯云,可能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补给包」。所谓「撒币」背后的赢家,道理即是如此。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