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唐宁:进入强监管周期的金融科技行业接下来该如何发展?

摘要

金融科技领域没有两三年能「速成」的公司。

随着网贷监管政策密集出台,2017 年末金融科技行业进入强监管时期。接下来,行业该如何发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上周,在致诚信用(宜信旗下信用管理公司)智能风控系统发布会上,宜信创始人、CEO 唐宁分享了自己对于金融科技中的风控创新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以下为唐宁演讲实录,极客公园根据需要做了必要的编辑删减。


过去十多年,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市场,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展比较成熟的金融科技细分领域,支付是一个,网贷是另一个。它们有着十年以上的发展,万亿的市场规模,也有相应的监管环境,同时在全球也有代表性的企业诞生并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其他领域,包括众筹、智能投顾、机器人理财、保险科技以及监管科技、区块链技术所支撑的各种应用,也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其实在过去几年,发生的很多事情对行业的负面打击还挺重的。站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点,我们能感受到的是监管环境相比三五年前在收紧。我觉得对于真正做事情的人,对真正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团队,这样一种整治和调整,以及监管的落地是非常好的事情。通过这样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为市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金融科技里的「快」与「慢」

之前我在不同场合也分享过一些认识,金融创新和互联网的很多创新有不同。你做一个游戏,如果在市场上投放下去,不太灵就不太灵,把这个游戏扔掉再去做一个就是了。金融的逻辑是非常不同的,你要是做了一个金融平台或金融业务出来,其实是有巨大的社会责任的,承担的不仅是业务风险,还有客户的、社会各方面的种种风险。所以说,金融创新是一场长跑,是没有尽头、没有终点的一场长跑。金融家俱乐部欢迎长跑运动员,为长跑冠军点赞,话里话外没有提过「短跑」这个词。金融领域没有开设「短跑」这个项目,没有两三年「短期速成」的公司。

从事金融行业,需要非常深厚的金融底蕴,需要极强的自律、自觉,需要对金融风险有充分的认知,总是感觉如履薄冰。有一个故事,说金融人士给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提出了一些风控方面的建议,企业创始人说有道理,你说得非常对,马上就打开笔记本电脑直接改产品。金融人士震惊了,怎么可能这样子?如果在银行设计一个产品、改一个产品,得有很多的讨论,多元的论证,还要有对照组,有几个月的跟踪等等,都对了才可以,这个怎么就直接改了呢?她当时被这种「互联网精神」震惊了。

所以,对金融科技领域里的金融人士和科技人士,金融人士要快一点,科技人士要慢一点。另外,这两类人要跨界创新就需要彼此赋能:金融人士要懂如何极致满足客户,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的需求;科技人士则要对金融底蕴、金融逻辑、风险管理等有所了解,这样他才能够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过去对于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网贷等有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认为这个领域门槛很低,就是一个对接需求的平台。所以这段时间的阶段性整治、调整,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信息共享和隐私安全

展望未来,我觉得在网贷领域,无论是针对个人还是针对小微(企业)的都会有长足的发展。对个人,当我们的征信体系逐渐建立起来,会对每一家从业机构产生非常大的帮助,个人网贷会持续发展,而现在还处于很早期。面向小微、面向农户的借贷类创新是世界性难题,美国、中国都没有解决好,有一些银行、互联网公司在试图解决,宜信也在努力尝试,但始终没有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让面向小微、农户的借贷有很好的体验,很好的风控?我觉得下一个十年,这个领域也是大有可为的。

下一阶段有哪些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我觉得一个是用信息数据共享去解决一人多贷等现象,大家都来参与,可以让我们的风控和信用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整治和强监管只能解决道德风险,让机构变得更加合规,但合规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把业务做好,如果业务做不好,也是不可持续的。高质量的风控,高质量的获客,高质量的服务,客群细分等等,这些工作在下一阶段需要非常地较劲去做。运营能不能做到位,大家共建信息数据的共享机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是针对个人数据隐私方面的问题。过去,我们对个人数据的使用,是倾向于便利,而不是安全。为了获取金融服务或其他服务,我们对共享出相应的一些信息可能不在意,但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这些信息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公民个人是数据的主人,未来需要把这些大数据有效地管理起来。这对于整个行业,特别是一些互联网公司是很大的挑战,甚至会让一些听起来挺好的商业模式无以为继。


「网贷没有刚对兑付逻辑」

网贷平台的另一个风险是资金来源,如果是太过集中,那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如何能够去做好相应的获客,出借人、理财者相关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我认为对网贷平台下一阶段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从整个金融科技的角度来讲,如何对在线财富管理这样一个人群去做有效的投资者教育,我觉得也是特别重要的。

如何打破刚性兑付?(注: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

我认为在网贷模式之下,本来就没有什么刚性兑付的逻辑。如果两百万买一个信托产品,结果底层资产出了问题,可能就是血本无归,或者得等好长时间处置等等。小额分散这种形式,一个人可以借给很多人,如果把风控工作做到位,绝大部分人还款,一部分人不还款或者推迟还款,对于出借者也不是世界末日,网贷从商业模式上没有刚性兑付这样一个逻辑。但是我们的出资者、出借人是不是这么理解的?平台对出借人、投资者的沟通是不是正确、合规、到位?这种教育工作是不是有效?我觉得这些是下一阶段让网贷模式不断发展应该去解决的问题。不应该让网贷平台成为风险的承担者,而应该是责任的承担者,一定要尽心尽力尽责把相关的工作做好,但不应该是刚性兑付的逻辑,风险不应该是从模式上去承担。

责任编辑:王伟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