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新移民的梦里,是三环里面的财务自由,还是六环开外的职业焦虑?

摘要

我们采访了几个互联网圈的 80 后,和他们聊了一下职业危机这件事。

很多人带着梦想来到北京,相信能在这座希望之城奋斗出自己向往的生活。

年复一年,很多人依然在挤地铁,吃快餐,熬夜加班,时不时地还要在涨房租的吆喝中拖着行李寻找下一个住处。

恍惚间发现自己年届三十,掰着手指数了数自己账户里的存款,问自己「立了什么?」,没有答案。

多数人似乎很难在这座城市找到归属感。他们喜欢用「浮萍」形容自己,四处漂泊。漫长而模糊的记忆里,暖心的时刻星星点点、断断续续,连绵不绝的似乎只有无尽的压力——没有做完的 PPT、写不完的代码,工资跟不上房租上涨的速度,升职无望,还要不停地被未来丈母娘追问什么时候买房……

朋友在一起,最喜欢畅想的,是实现财务自由后,去做哪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幻想过后,各自散去,各自生活。

看着公司里不断涌入的年轻人,我们开始陷入另一种焦虑。担心自己的学习能力下降,知识结构老化,被年轻人和日新月异的技术淘汰。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又增加了。


我们采访了几个互联网圈的 80 后,和他们聊了一下职业危机这件事。

@ 阿甘 

「担心自己还没做出什么东西,就已经被这个行业拒之门外了。」

我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不过到大四就退学了。在北京做过 NGO、当代艺术行业,后来慢慢就对互联网感兴趣了。

刚好有朋友在百度做 UI 设计,常常一起聊产品,获得了他的很多鼓励。我靠看书,刷知乎、微博,借鉴别人的经验来自学。以前我还自学过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当代艺术,这些对做产品都是不错的积累。

职业危机感当然是有的,担心自己还没做出什么东西来,就被这个行业拒之门外了。如果我 20 多岁就进入互联网,可能就没这么焦虑了,可我是 30 岁之后才转行的,互联网行业年龄歧视比较严重,留给我证明自己的时间其实不多了。

学习新知识时,我会觉得兴奋,新知识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想象力。以前上班时,我每周会花四个小时来学习,现在辞职暂时赋闲在家,每天的学习时间也是四个小时,学的课程包括机器学习什么的。

之前在公司做产品经理,基本上是执行者,产品的很多细节都由 CEO 来规划,觉得证明自己很难。我想实践自己的产品思路,可能一两个月后会到杭州去吧。

十年之后,希望自己没这么穷了,变有钱,做过让自己骄傲的产品。想在闹中取静的地方生活,附近有东西很全的菜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高楼大厦,植被很好,交通方便。也希望自己有个好的伴侣,过着平静的生活。


@ 山上一棵葱

「不是被辞退,就应该是主动辞职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我本科的专业是环境监察,毕业后做的工作又多又杂。先在学校对面的网吧干了三个月网管,然后在武汉逗留闲逛了两个月,再去长沙一家照相馆当学徒做相册,再往后,就来了北京,在北航附近的一家房产中介上班。

我进入互联网圈是在 2010 年 7 月,算起来也有七年了。最开始在一家环保网站上班,后来去了一家二手车网站,岗位也是编辑,负责策划车展专题、商户网点之类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接触公司的设计、开发团队,慢慢就转型成了产品经理。

有职业危机感和焦虑。从事互联网行业,才能真正感受什么叫日新月异。还记得刚转做产品经理那会儿,会画原型、能沟通就能把事情做好,甚至不用懂技术。慢慢地,发现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对产品经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尝试过学 Python,看经济学、心理学的书,然后订阅很多公众号,都是自己特别焦虑的体现。焦虑自己会失业,担心变化来得太快,自己还没适应就被淘汰了。今年出去找工作,发现传统的产品经理已经很不吃香了,都是招数据产品经理、AI 方向的。

AI 方面的东西,有试着去学过,但感觉学不来,现在只能算随便看看,浅浅地了解一下。也没多少时间能投入学习,每天上下班通勤在路上就得四个小时。

让我预测自己的职业前景,我猜不是被辞退,就是主动辞职去做其他的事情了吧,比如开家小饭店之类的,身边就有一个程序员回老家开火锅店了。

十年后,希望自己仍能做一份喜欢的工作,最好不用再天天挤地铁、吸雾霾了。应该还是留在北京,毕竟在这里这么多年了,习惯了这种节奏。


@ 菜童鞋

「我相信技术能让世界更好。」

三年前我还在一家国企,其实混得挺不错的,工作没多久就做了当时公司最重要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天天加班。那个项目有十几个人,都归我管,我还要写代码什么的。但我并不开心,因为做的事情没什么成就感,国企你懂的,技术比较老旧。

我越来越觉得工作没意思,那个时候正好是全民创业潮,就把车卖了,背了包来北京,一头扎进互联网。

程序员的焦虑就那么几样吧,害怕被淘汰,害怕被发现其实自己的技术没那么牛,害怕自己会的技术过时了什么的。

其实我是不焦虑的,要转管理岗了,所以最近没花太多时间在技术学习上,也就是看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而且我不觉得焦虑能靠学习来解决,有时候大家都在夸大加班和焦虑这件事情,其实每个行业都有类似的情况。

我比较看得开,觉得持续的学习是很快乐的事情。我本来不是学计算机的,感兴趣才干这个,要是我没了兴趣就会去做其他的事情。

十年后,我会成为油腻的中年人吧,可能不富裕也不贫穷,每天开开心心的就很满足了。

我是信仰技术的,相信技术能让世界更好。这个信仰从没动摇过。

@ 流川没有疯

「很难预测十年后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我大学学的是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产品设计岗位,从软件 UI 到硬件产品设计都有参与。

我没有职业焦虑感。在互联网行业,保持好奇心是很重要的,可以尝试做一些前瞻性判断,基于判断不断去学习和积累。如果缺少进取心,缺少探索精神,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危机感的。

我现在有选择地听一些讲座,毕竟时间太紧张,高质量的课也很难找到。我每天上 12 个小时班,每周 6 天,基本就是这个强度。另外,我和公司里的软件、硬件、结构专家打交道,从他们那里也能学到大量知识。

我非常崇拜技术,今天的技术发展这么快,所以很难预测十年后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走一步看一步,以后我可能不会再待在这个圈子里,可能会转行,我是一个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

我不喜欢慢节奏的生活,所以即便老了,也应该是闲不下来。现在趁着年轻,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努力,值得。

这些职业焦虑也同样伴随着你么?会不会觉得自己老了、落伍了,欣欣地怀念起年轻时对新技术的那种兴奋感?如果你也正在经历类似的焦虑,欢迎留言给我们。

2018 年 1 月 19 日到 21 日,极客公园创新大会将回答这些问题:

1、作为科技主义者,我们应去向何方?哪些东西才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

2、年轻人该为未来储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工作多年的人该如何去正确认识现在的技术趋势?

3、目前在中国,哪些怀有极客精神的公司值得我们加入,并随它们一起成长?

我们不传授具体技能,而是尝试告诉大家,技术世界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以让我们早做准备,在变化越来越激烈时,不至于只剩焦虑。

另外,在持续三天的大会上,还将有六场主论坛,50 余场超浓缩知识与洞见分享及前沿社冬季会晤,近 100 位大咖分享前沿思想,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方的科技主义者们一起悟道。

大会现场还有超过 5000 平米的体验空间供你参观体验。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前往 IF 大会官网锁票,不要错过明年 1 月 19 日到 21 日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