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人还在为马航遇难者落泪时,他们却通过造谣收割流量,卖起了菜刀

摘要

这个时代赋予了每个人网络表达的自由,但谣言造成的伤痕,却很难靠自然发生的信息平衡去有效修复,需要有人对秩序和平衡负责。

在马航 MH370 失联三年零八个月之后,一位自称旅居美国 20 多年的美籍华人,于上周末发表《马航 MH370 调查(终结篇)——上》,一篇超过两万字的长文。随后,文章被关切机上 227 名乘客下落的人,以及阴谋论爱好者疯狂转发,一时在朋友圈刷屏。

11 月 19 日,名为「资深机长陈建国」的微信公众号发文,从基本航空常识出发,「怒怼(《调查》一文的)一派胡言」。「资深机长」在文末总结,作者利用外界对民航和航空知识的不足,以及被害妄想的情绪,搜罗谣言,把 MH370 的失联描绘成了一个阴谋。

当天,陈建国的辟谣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

如今在微信官方小程序「微信辟谣助手」的首页,两条针对《调查》一文的辟谣文章,被放在了靠前位置。


「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发布于今年 6 月 9 日,是微信在澄清、纠正谣言上所做的最新尝试之一。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在其中主动搜索谣言,也会收到阅读或分享过的谣言文章的辟谣提醒。



谣言,是自人类诞生以来便难以清除的顽疾。人的语言和文字有局限性,信息在从一个人流向另一个人的过程中,总会有部分增减或扭曲(甚至无中生有),有时出自无心,有时则是蓄意。

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流动,也加速着谣言的诞生和传播。智能终端让人随时随地接入移动互联网,而微博、微信等「全民级」社交产品的诞生,则让谣言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向每一个人。

过去几年,微博、微信在辟谣上做出了种种尝试。新浪微博组建辟谣小组,开通辟谣账号、专区,联合公安部推出「全国辟谣平台」;微信建立官方辟谣账号「谣言过滤器」,并陆续推出「辟谣小助手」服务及「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

但这并不容易。谣言喜欢藏匿在一些「专业词汇」之中,利用公众对专业知识的盲区,制造恐慌、愤怒、好奇等情绪,以达到快速传播的目的。造谣可以不「专业」,辟谣却必须有理有据,才能去证伪。

因此,辟谣的成本和难度远远高于造谣。


人们似乎更愿意去阅读和分享谣言。「新榜」今年 10 月选取 298 万篇微信推文作为样本,发现每 3387 篇中有 1 篇谣言,平均每篇谣言约收获 11226 次阅读,高于全样本 8706 次的平均阅读水平,谣言比一般内容更容易被传播。

目前,微信将谣言划分为政治、医疗健康及社会事件三大类。根据新榜的统计,医疗健康类谣言最为常见,在 10 月标记的 880 篇谣言中占比 84%(这也是我们经常吐槽「爸妈朋友圈成健康养生谣言集散地」的原因)。政治及社会事件类谣言分别占比 14% 和 2%。

同时,「新榜」还发现,10 月传播的谣言来自于 829 个公众号,而仅有 10 个公众号进行了辟谣。这很好理解,在「阅读量万岁」的微信公众号写作中,作者添油加醋的情绪化表达,往往会收获比理性分析多得多的阅读数。

在一些极端自由主义者看来,谣言可以通过平台的「自净化能力」得到澄清,无需平台过多干预。但事实是,一些知识结构有欠缺的群体已经成为其中的「弱者」,是谣言的倾倒对象和传播「小助手」。辟谣的传播路径比造谣长了太多,谣言可能已经对他们的认知带来了不可逆的误导。

这个时代赋予每个人网络表达的自由,但谣言造成的伤痕,却很难靠自然发生的信息平衡去有效修复,需要有人对秩序和平衡负责。谣言难以消灭,对抗谣言的最佳办法,是加快辟谣信息的流动速度,这是网络平台产品进化的思路。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辟谣助手」主动推送的辟谣提醒,便是对此做的尝试。

昨天下午,北京铁路运输法院第一法庭,首场马航 MH370 航班失联乘客家属民事索赔案庭前会议如期举行,原告李秀芝的女儿在这起灾难中失联。

「我每个月都会给女儿充手机话费,觉得她还在,只是手机一直都关着机。」李秀芝说。

就在李秀芝眼泪落下的同时,那些转发《马航 MH370 调查(终结篇)——上》的公众号,在自己的内文广告中兴致勃勃地推销起了「保七争八」英语培训班,或是「征服万千家庭」、自带菜板的德国菜刀。

责任编辑:刘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