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公关危机背后,正在被「贴标签」的行业开始发出不同声音

摘要

危机背后,互联网金融将走向何方才真正值得关注。

最近,趣店遭遇了公关危机,微信公众号「卢泓言」(ID:yunkejiAPP)发布的一篇名为《趣店罗敏回应一切》的文章更是将该事件推向了高潮,众多媒体纷纷将矛头指向趣店,质疑之声四起。这件事已经演变出了给整个行业贴上恶性标签的可能,对此,很多业内人士坐不住了,大家不妨听听他们的声音:

INK(银客)集团总裁林恩民在朋友圈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大家对趣店的质疑无非是向所谓的「不合格」借款人发放「高息」贷款,作为从业者,我从业务角度说一下这个问题。在这只能聊市场和事实,不聊意识形态,因为旧有的意识形态下,任何赚取剩余价值的行为都是恶行,银行应该给社会无偿服务才算正义。

我的看法:

1、存在既有意义,如果传统金融机构可以服务好每位中国人,那就没有趣店的生存余地,更不会有互联网金融大潮的存在。

2、所谓「高利率」就是高价格,有价格就有成本,利率是考虑资产风险成本,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最终市场定价,大家说趣店利润高,但从毛利来看,趣分期远不及「王者荣耀」和「海飞丝」。但趣店 50% 的利润率确实过高,这种高利润率未来一定会受到市场竞争的挑战。

3、所谓「合格」借款人绝对不能用收入、工种和年龄等人群被精英划分出来,只能用法律责任承担能力区分。大家说「三低」人群自控力查,但谁有资格去判定三低人群就是自控力差的人群呢?这反而是精英阶层站在高处,「家长式」的判断,赤裸裸的歧视。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认知去定义任何人,就好比老人是被电信欺诈的主要人群,我们不能因此判断老人都是无判断能力的人群,所以呼吁银监会取消老人的银行账户的转账功能。任何人都有享受平等金融服务的权利,至于他是否合格,我们无人有权利去限制。

4、利率是买卖双方定的,亏钱的买卖没人做。很多借款人在借的时候就没想还,利率越高,借款人初始还款意愿越差。传统意识会认为借款人是弱者,但今天银行也面对大量的老赖,做银行的人才真行明白,银行反而是债务中的弱势群体。

5、商业模式中利率越高用户越少,可变现的商业价值越小,这是市场注定的。当然在定价体系里,如果市场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这里就有套利空间,目前小微贷款市场在 18% 到 36% 之间就是一个空白区,所以趣店借助阿里流量,以 36% 的定价吃了 18% 到 36% 整体分层的市场。

6、限制人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在现代社会等于谋杀。社会能看到的都是负面,利率高、低龄过度消费,但我们也要看到很多人因为能借到钱,不管利率多少,有可能会挽回一个生命,拥有一次新机会,减少一次损失,这些积极的方面,很容易因为「社会正义性的舆论」盖过。

最后,他总结道:大义凛然谈正义,动嘴皮子谁都行,撸起袖子干才是有为青年的大格局,付出行动去推动中国新金融发展才是正道。

分析师张化桥的观点更加直接:「年化利率 36%,听起来可怕,但考虑到小额和短期的特点,它其实非常合理。」

「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次贷用户:这才是咱们中国人应該感到羞耻和愤怒的真正原因。咱们的社会不公,城乡差距,生活费用攀升。这才是高利贷的土壤。高利贷当然有负作用:如果咱们不改变社会不公的根源,会有一大批靠短期高利贷不断滚动的低下层消费者。他们可能永远难以爬出来。这让人害怕。但是政府和国民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骂放款人。」

「为什么在央行基准利率 4-5% 的情况下,次贷人群要付出 30-50% 以上的市场利率?这难道不是产生社会不公的诸多原因之一吗?中国的贷款基准利率太低,补贴国企和有特权的企业。在某一个均衡利率情况下,有人用了便宜的钱,就一定有人要用昂贵的钱。基准利率越低, 市场利率就越高。」

他认为「信贷民主化是治疗社会不公平的一剂良药」,并发出了这样的呼吁:「大家行动起來吧!全民放贷,通过增加资金供应的办法把市场利率打下去。」

业内的声音很可能会引发另一波大讨论,不知道探讨会将现金贷乃至互联网金融引向何方,会给其贴上怎样的标签?这或许会对互联网金融和整个社会的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张鹏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