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产业间的「彼岸」,需要一个「摆渡人」

摘要

一家科技智库如何解决科技与产业间的沟通与落地?

今天,我的朋友张一甲,正式公布了新公司「甲子光年」的成立,要做一家科技智库,同时宣布拿到了由安赐资本领投、线性资本跟投,唯猎资本、发现创投共同参与的 790 万元天使轮融资。一直以来,我都很好奇她要如何重新出发,今天有了答案,这个答案恰到好处。

最近两年,一阵大浪把人工智能推到了新高点,现在,先行者遇到了普遍的商业化挑战。产业界和投资人开始发问: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靠什么赚钱?在「去伪存真」的当下,人工智能行业出现了焦虑,人群出现了不耐心。

把眼光放得宽广一些,纯科技公司想要存活下去,需要与产业结合。然而,现在许多科技公司都「活在天上」,不接地气;从传统企业的角度来看,它们迫切需要产业升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公认的必经之路。如今的挑战是,中间的沟通环节出现了断层。

都知道要「AI+产业」,「+」的两头是什么?科技公司不知道传统企业的需求,传统企业不知道科技能给什么。于是,如何把「活在天上」的科技公司与需求强烈的传统企业结合起来,成了一件极具价值的事,也成为了一门生意。

将双方结合,需要对接需求、定义产品、工程实现,环环相扣,每一步都不能缺。做起来不容易,却是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会消退吗?「这一次,人工智能不会退潮,但要着陆。」在张一甲看来,一部分技术创业者开始跳出工程师思维,去相信产品、销售、供应链的力量;一部分传统企业家开始走出经验范式,去相信人才、数据、技术的力量。两个世界正在这些「深耕者」的推动下逐步发生融合:地下停车场开始引入自动泊车技术,物流企业开始欢迎智能仓储方案,电力公司开始使用无人机巡检,传统企业亦开始积极以战投和收购对新技术布局。

「这一次的智能革命,不是从 0 到 1 的浪漫主义,而是要由一个一个团队,一个一个场景,一个一个细节,从 0 到 0.1,0.2,0.3……0.8,0.9,1,一步一隅地实现。」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有耐心。技术团队都在吹嘘自己的技术比别家好;加入科技公司的「明星科学家」因为迟迟无法带来业务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AI 公司间接连不断的「跳槽」和「挖人」……

如何解决?

张一甲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做一家包含智库、媒体、社群、企业服务版块的科技智库,「为行业提供再深一步的分析洞见,和落于实处的产业服务」,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金融科技、大健康等科技创新在产业之中的应用与落地。然而,做这样一件事何其之难。从原创内容,到行业分析,再到产业服务,每一步都是难上加难。然而也正因为难,做出来才更有价值。

怎么做?

在内容方面,她计划回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铺天盖地的科技讯息,选择研究一个个落地生根的技术案例;服务方面,她打算走到产业之中,「以终为始」地寻找创新,并一步步推出更多维度的服务。从而「让世界更加有序,让价值得到放大,让时间得到节省」,「再走近一步,探究从技术到商业的价值链究竟是怎么传导的,边界究竟是怎么被推动的」,「再走近一步,把一个世界的答案拿到另一个世界里,让误解少一点,让融合多一点」。

野心很大,但凭什么是你?

对此,张一甲坦诚,市场盘子很大,机会在「深水区」,行业的未来不会是单个公司垄断,而是并行繁荣的增量,她反而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做这件事,「虽然很难,但总要一步步去做」——「给创新以时间」。

目前「甲子光年」已组建了初始团队。创始人、CEO 张一甲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经济学双学位,曾任职于奥美、百度,此后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 Xtecher,2017 年入选「福布斯亚洲 30 Under 30」、「福布斯中国 30 Under 30」。团队成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此前曾任科技领域分析师、记者、融资顾问。

「我不得不说的是,在这场昼夜不息的取代者游戏中,『存真』比『去伪』更稀缺、更难。『去伪』是一瞬间的事,而『存真』更需要集体的耐心。」张一甲说。

前路艰难,还是祝福吧。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王伟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