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秘鲁到波多黎各,曾被质疑为「科幻」的谷歌气球如何在四年内走进现实?

摘要

有时候我们不去做,就永远不会知道能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很多后来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诞生时都显得很疯狂,谷歌气球也是这样。

2012 年 10 月 16 日夜,美国肯塔基州,一个女孩在空中发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物体。她赶忙抓起自己的双筒望远镜,望向深邃的夜空。发光体呈管状,悬浮在空中。在随后的两个小时里,有越来越多人看到了它。

几天以后,《阿巴拉契亚新闻快报》以「高空神秘物体」为题写了一篇文章。之后,地方电视台和 CNN 也推出了类似报道,更有 UFO 爱好者网站把它作为天外来客的证据。

2013 年 6 月,谜底揭晓。谷歌公布 Project Loon(谷歌热气球网络计划)。肯塔基州派克县人民看到的,是该计划公开前的一次测试。

谷歌宣称要向空中放飞足够多的热气球,组成一个无线网络,为农村、偏远和不发达地区提供廉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热气球部署在大气平流层,高度为 18~25 公里,通过软件算法决定移动位置,上升或者下降。

这要求热气球至少持续滞空 100 天。这项计划收到了很多冷嘲热讽。一位资深热气球驾驶员对美国《连线》杂志喊叫:「这纯属科幻,绝不可能成功,能连续飞行三周的气球都非常罕见,更不要说飞行 100 天了。」

4 年之后,这位驾驶员或许愿意为自己的言论道歉。在随后的不断测试中,谷歌热气球最长飞行时间达到 187 天,并且,它已经开始介入我们的生活,为自己改变世界的梦想迈出了最初几步。


2015 年 10 月,谷歌和斯里兰卡信息通信技术局(ICTA)签署协议,计划用 13 个气球覆盖斯里兰卡全境,为该国提供持续数月的 LTE 网络服务(这一计划已于去年实现)。谷歌还宣布与印尼三大电信公司(Indosat、Telkomsel、XL Axiata)展开合作,希望能通过热气球为印尼提供网络服务。

之后,谷歌还陆续宣布了与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商的落地合作。

今年 3 月,谷歌气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应用。当时,秘鲁遭遇强降雨侵袭,引发了 20 年来最严重的洪水灾害,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差不多一半国土面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地面通信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区域通信服务瘫痪。

秘鲁运营商 Telefonica(西班牙电信)临时决定,与正在秘鲁上空试验的谷歌气球项目合作,快速重建通信服务。Telefónica 之后在官方博客表示,72 小时内,谷歌气球为 4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瑞士)的区域提供了基础互联网连接,提供了超过 160GB 的数据流量,相当于可发送和接收 3000 万条 WhatsApp 消息,或 200 万封电子邮件。

在此之前,谷歌气球从未如此大规模地连接手机。Telefónica 称「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是在消除数字鸿沟之路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飓风「玛利亚」重创波多黎各)

现在,谷歌气球将再次帮助在自然灾害中受损的人们。前几天,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给了 Project Loon 一张临时许可证(有效期为 2017 年 10 月 6 日至 2018 年 4 月 4 日),允许 30 个谷歌热气球在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升空,为这些遭遇飓风破坏的地方提供移动蜂窝网络连接。

据称,上个月的飓风「玛利亚」摧毁了波多黎各 90% 以上的发射塔,使该地区通讯设施一片混乱。美属维尔京群岛也处于同样的窘境中。

当初,谷歌 X 实验室工作人员把设备放在一个两块钱的野餐盒里,用气球把它放到 10 公里的空中,看还能不能收到信号,证明了可行性后才有了谷歌气球计划。2013 年至 2016 年间,谷歌多次在西非、南美等地展开试验,以检测何种解决方案能够为气球升空提供稳定的网络服务。如今,单个谷歌气球可以在空中飞行 3 至 6 个月,覆盖 40km 的区域,测试网速可达 5M/s。

资深热气球驾驶员的质疑早已过去,谷歌气球的更多落地实用,也许会比我们预料得更快到来。有时候我们不去做,就永远不会知道能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王伟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