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比特世界做一个合格的「信息猎手」?

摘要

你知道「消息」和「信息」的区别吗?

「信息大爆炸」常常用来形容我们面对信息过载时的焦虑心情。其实我认为用「消息大爆炸」来描述这种互联网时代手足无措的感觉,可能会更贴合一些。

「消息」和「信息」两个词只差了一个字,我相信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别。实际上在通信领域,两者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分。

「通信的目的是传输消息消息具有不同的形式,例如文字、图片和音乐等等。而信息可被理解为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不同形式的消息,可以包含相同的信息。」

互联网改变了消息的流通方式,但信息的价值其实并没有被成比例的提升。很多时候我们把时间、精力浪费在了对消息的追逐上,而消息是转瞬即逝的。当你感觉到「信息大爆炸」时,有没有想过其实你缺少的是高效获取信息的手段,这才是爆炸的中心。

作为一个互联网媒体的文字工作者,我每天都需要和大量的消息打交道。如何更高效地从消息中获取信息,并产出更有价值的内容,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生存技能」。

通信领域「消息——信息」的转换思维深刻地影响着我的工作。作为一名比特世界的「信息猎手」,我很愿意分享一些自己在信息获取上的思考。

信息获取:重新掌握主动权

通信中还有这样一个定义:消息的价值是由它的接收者来定义的,跟消息的重要程度或形式无关。放到实际情况来说如果想要从消息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目的)制定一套独一无二的阅读方案。

举例来说,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很多人首要(甚至是唯一)的阅读渠道。必须承认的是,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伟大的产品,它极大地简化了消息产出、阅读和分享的成本,但它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

虽然关注一个公众号是主观上的决定,但在这之后你接受到的消息实际上是公众号管理者安排好的。换句话说,阅读上的主动权并不掌握在你的手里。大多资讯聚合类 app 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随着 AI 推荐算法的引入,阅读会渐渐变成一个机器给你「投喂消息」的过程。

作为一个「信息猎手」,首先要避免单一的信息获取渠道。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阅读倾向上从「获取消息」向「获取信息」转变,即尽可能去减少人工筛选消息的步骤。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将需要获取的信息按照时间纬度划分成了 3 个层级:

  • 需要第一时间知道的信息
  • 需要及时知道的信息
  • 可能对以后会有帮助的信息

「需要第一时间知道的信息」包括一些大公司的动态,重磅产品的发布信息等, 需要比较高的时效性。这个层级我使用的工具是即刻 app 和 Google Alert 服务,两者均拥有非常定制化的提醒方式。

即刻 app 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按照领域去区分消息,取而代之的是设置类似「NASA 又搞大新闻了」、「Nintendo Switch 新动向」这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醒」,而通过手机的通知机制可以第一时间告知用户。

未命名_meitu_1.jpg

即刻 app 主要用于移动平台,网页端我使用 Google Alert 服务作为补充。它可以按照关键字去追踪一些信息,一旦出现新内容便通过邮件或 RSS 的方式进行提醒。另外,Techmeme 网站的「Top News」也可以作为获得重要信息的一个补充渠道。

「需要及时知道的信息」指那些有一定的时效性,但需要进一步思考、处理的信息。这个层级的信息我会尽量安排固定的获取时间(每天早中晚三次),使用的工具是 Reeder、微博和 Twitter。

Reeder 是一款聚合类的 RSS 阅读工具,它能将各大中外网站、社区和博客的内容聚集在一起,避免了反复切换窗口去获取不同平台的信息。在 Reeder 内还可以对信息源进一步分类(甚至可以按照 GTD 的思路去整理),增加阅读时的目的性。

屏幕快照 2017-04-23 下午2.00.45.png

微博、Twitter 上我关注了一些互联网领域的官微(官推)、专业机构等,并为他们设置了特别的分组,利用碎片化时间可以随时了解大家的动态。不过微博、Twitter 对于我来说起到的作用更多是「提醒平台」,当看到有价值的信息时我会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源,并不会长时间停留在平台上阅读。

 可能对以后会有帮助的信息则可以划分到深度阅读的范畴,这部分信息不具备时效性,经过了一定的沉淀,需要花更整块的时间(例如每天睡前)进行阅读和思考。这个层级信息我会通过 Instapaper 和 Kindle 获取。

Instapaper 是一款著名的「稍后读」应用,它可以对网页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帮助我们去除那些影响阅读的元素(广告、推荐信息等)。当我进行这个层级的阅读时,我会通过 Chrome 的拓展程序将待读的文章发送到 Instapaper 内,最后再回到 Instapaper 中进行统一阅读。

屏幕快照 2017-04-23 下午6.15.53.png

Kindle 用于阅读购买的书籍,也会订阅一些诸如知乎周刊之类的电子杂志。跟很多人不太一样,我会尽量避免使用「Send to Kindle」将一些碎片化的内容推送到 Kindle 上阅读。

在这套阅读体系中,微信公众平台并不是任何一个层级的必要元素,但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灵活的、碎片化阅读的一种补充。当然,每个人的阅读习惯是不同的,使用的工具也是千差万别的。你完全可以按照阅读的深浅或阅读的种类去进行分级,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获取体系。

重新掌握获取信息的主动权,绝对是一项「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工作。在建立信息获取体系时,我有以下的经验:

  • 尽可能地利用软件、工具本身的特性进行「消息——信息」的转换,增加到达手上的信息比例。
  • 当你的阅读中心为资讯类平台时,最好选择可定制化强的平台(例如轻芒阅读)。
  • 不要吝啬为一些优质的工具付费,它们带来的效率提升是「值回票价」的。
  • 请理性对待 RSS 源,并不加的越多读的越多。

信息存储:建立自己的「信息仓库」

拥有一个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对于「信息猎手」来说并不是终点。

信息的另一个特点是「可存储性」,当一条信息能够被妥善地分类存储,并能够方便地回看时,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它们的价值。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做信息储存的工作:微博、微信上看到好玩的内容点个收藏,网站上看到不错的文章存个书签……

但当我们的信息存储在不同的平台时,检索信息时需要先回忆信息的来源,信息越多这项工作将越复杂。作为「信息猎手」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就在于,如何通过一个平台管理不同渠道的内容。我理想中的「信息仓库」要具备以下特质:

  • 支持跨平台使用,PC、手机之间可以无缝切换。
  • 兼容主流的资讯、社交 app,添加内容方便(例如支持 Share Sheet)。
  • 服务器稳定,同步速度快。

信息存储的核心是「信息整理」,这方面有着不同的流派:有些人喜欢使用稍后读类的工具(Instapaper、Pocket)进行信息整理,特点是简单方便,使用上逻辑清晰;还有些人喜欢围绕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进行信息整理,方便增补自己的想法。

我个人属于「链接派」,因为日常需要存储的信息(文章)都是以链接为导向的。我目前使用的工具是 Linnk,这是一个国内团队做的云端书签收藏夹,可以把各个渠道的链接(微信、网页)汇聚在一起,并能方便进行分类整理和回看。另外 Linnk 本身也提供了稍后读的功能,也可以将它作为一个阅读工具去使用。

WechatIMG4.jpg

另外我也会使用 Ulysses 进行信息存储。虽然 Ulysses 是一款 Markdown 语言的写作工具,官方并没有定义它的其他功能。但是我利用它兼容 iCloud 同步的特性,把一些零碎的想法,看到的观点记录其中,这样在不同的平台都能随时写几笔。

上面已经提到了,信息存储的核心是「整理」而不是「存储」这个动作本身。避免让你的「信息仓库」变成有去无回的黑洞,如果你发现自己储存了很多信息但后来并没有用上,停下来想想是不是你需要更加明确的存储目标,或者是需要更换一个工具了。

虽然看起来,「信息猎手」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更有价值一些。但其实在各行各业,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都是一种优势,也许只是获取的信息方式和信息种类有所差别——哪怕最近你在追一部电视剧,拥有完善的信息获取体系也能帮助你获得比别人更多的「谈资」。

将上面的文字整理一下,所呈现的效果大概就是下面图中的样子:

屏幕快照 2017-04-23 下午8.04.22.png

当然,以上更多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案列分享我在信息获取上的思考,至于信息流在不同工具间的传播方式,那又可以另写一篇文章了。如果你在获取信息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也欢迎和我交流。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