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校园市场,腾讯推出 QQ 智慧校园方案意图攻占校园市场。
大数据、云平台、一体化服务,这些概念在这两年已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用户们正在面对的是这些新技术、新概念为你带来的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周全的互联网服务模式,面对这样的新模式,用户们需要适应的时间;而科技公司在面对众多用户群体的时候,他们也在思考,究竟哪些用户是他们优先要去争取的。
而最近,校园、尤其是高校校园似乎成了一个科技圈的焦点。腾讯在上周推出了 QQ 智慧校园方案,意图围绕自己王牌产品 QQ 打造覆盖全校园的智慧校园平台。
QQ+互联网+校园
在中国市场,腾讯有自己巨大的先天优势,那就是:它掌握着中国的网络通信社交平台。从 QQ 到微信,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青年,都在或多或少使用腾讯的通信社交产品。而学生毫无疑问是这些产品最大、最集中的用户所在地。
如何在已经很成熟的学生市场中更进一步?腾讯从一个新概念——互联网+——中得到了启发。
互联网+并非只是把互联网属性叠加到传统行业上,而是要将互联网与行业的特性深度融合,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融入到传统行业的脉络里去。
这是腾讯对「互联网+」这个概念的理解。那更进一步,互联网+与校园、与学生群体的如何建立紧密的关系呢?
腾讯给出的回答是让互联网全方位融合到学校的教育与生活当中去。
这似乎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却又有些空洞的官方说辞而已,但真的是如此吗?
让我们先回到 QQ 这里来。
在 5 年以前,我无法想象自己能够一个月不登 QQ。是的,因为移动互联网、因为智能手机、因为新的社交模式。。。等等。内部的深层原因很复杂,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微信的崛起。
微信的崛起标志着一个新的互联网通信社交时代的到来,这毋庸置疑。但 QQ 真的就彻底「out」了吗?好像也没有。根据腾讯自己的数据,截至今年 6 月,QQ 月活跃用户仍然达到了惊人的 8.43 亿之多,其中手机 QQ 的月活跃用户高达 6.27 亿,其中更值得注意的是,18-22 岁的用户占比为 19.65%,这基本覆盖了所有的高校学生。
面对这样一个现成的用户平台,为什么要放着不用而去开发一个全新的呢?
于是,这似乎成为了一个二选一的结果,微信还是 QQ?
腾讯的选择是 QQ。
为什么?腾讯没有给出回答。但在我看来,原因可能有二:其一,使用 QQ 平台,腾讯可以巩固风光不再的 QQ;其二,不选择微信,也是因为微信已经承接了太多的功能,再加上一个智慧校园的大平台,恐怕有可能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腾讯的 QQ 智慧校园方案。
覆盖校园生活
从腾讯给出的方案来看,它主要提供三个方面的服务:行政、教学和生活。
在行政方面,QQ 智慧校园为学生们提供周全的行政方面的服务。比如独一无二的「校园号」就是 QQ 智慧校园独创的一项功能,每个学校都只有一个经过认证的官方校园号,学生们可以通过它获取学校的各项重要通知。同时,同学们还可以用它来手机缴费、申请行政方面的服务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学生服务窗移动办公以及校友管理等服务。
在教学方面,校园号可以进行成绩查询、选课建群、互动教学、图书馆服务以及创业服务等。有了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就可以变得更加顺畅、便捷,如果功能可以继续完善的话,它甚至能够代替邮箱这类服务。
在生活方面,校园号则可满足就业信息、充值缴费、校园网服务、校园资讯、校车服务等一系列实质性需求。
从腾讯给出的计划,我们能够发现腾讯的野心。
在他们看来,智慧校园里面有三个基石,「第一是跨平台的认证,第二是移动化,第三是大数据,如果有这三个基石,再通过新的技术,如物联网,社交,云计算各方面,会将让整个智慧校园更加智慧化。」QQ 智慧校园总负责人王少君这样说道。
在腾讯看来,这三个条件他们全部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和相关手段解决。最终,围绕着 QQ,它想要围绕着 QQ 搭建一个覆盖全部校园生活的校园平台。终极效果就是:无论你在学校内做什么,你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相应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