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该怎么对待它?

摘要

如果你有了一个机器人孩子,你会像「亲生骨肉」一样对待它吗?

编者按:科学技术正在将过去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一点一点地带入现实生活中,下一步即将赋予机器人以人类一样的深度学习能力,甚至独立的人格,感情。这时我们不得不直面曾经小说中的那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到底该不该将机器当作人类对待?


本文编译自 MIT Technology Review

如果两个孩子一起掉进水里,其中一个是你的孩子,而另一个是陌生人,你会救谁?你一定会先救自己的孩子对吧?但你的孩子是能思考有感觉的机器人呢?你会选择救谁呢?

机器人不仅是机器,还是「人」

一名来自于加州大学,河边(Riverside)分校区的哲学家,Eric Schwitzgebel 表示,我们假想的生物对我们而言将不仅仅是科幻专栏里的陌生人的存在。「对机器人的道德关系将更会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他写道,「……而不是像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人类对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担忧,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计算机科学诞生伊始,就已经成为了科幻小说常见的主题。就像 Schwitzgebel 所写的:

与机器人的道德关系是科幻小说中家常便饭的主题,这个主题至少可以追溯到 Isaac Asimov 的机器人故事中。并且舆论也是一边倒的态势:如果某一天我们试图创造出和我们一样的机器人,它们能自己制定计划,有七情六欲,有「自我」的概念。那么这些机器人应该得到与人类一样的道德考量。凡是写过这个话题的,无论他是哲学家还是研究者,都同意这个观点。

十年之前,这或许是有些遥远的科学幻想,但现在却因为 AI(人工智能)和机器学飞速发展,而变成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现在每天挤占头条的话题都是那么的科幻。

我们最近报道了一篇关于机器人 Toddler 是如何通过像人类大脑的算法,学习新的动作的——它在「身体力行」之前,它先「想象」以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也写过机器人之间是如何「共享」学习经验的报道。那么,还有多久我们就能跨过门槛,创造出能思考能感知的机器人?

我们不仅是父母,还是「造物主」

「如果我们创造出了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Schwitzgebel 写道,「我们……大致上要对它们福利负责。这是我们特殊义务的根本。」换句话来说:我们将它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无论它们是好是坏——只要它们在被创造出来了,不管它们发生什么,从宏观角度来看,都是我们的问题。

Schwitzgebel 继续引用科学怪人(Frankenstein)创造出的怪物,对它主人说的话:

我是你创造出来的,如果你也能尽到你欠我的那部分责任,我情愿对我的创造者惟命是从。哦,弗兰肯斯坦,你不要对别人一视同仁,却肆意践踏我的感情。你本来应该对我表现出公正,甚至是宽厚和慈爱的。别忘了,我是你创造出来的啊,我应该是你的「亚当」啊……

即使不援引圣经中的话,也很难感受不到作为造物主的责任。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想法,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应该局限于过去父母式的伦理道德,而是站在上帝视角思考这个问题。

但把机器人提升到与我们这些有机生命体一样高的道德水准,很困难。毕竟,我们不可能要求人们以同样的尊重和理解来对待所有其他人,那我们又怎能期望他们会以同样的道德考量来对待那些零件和程序构成的机器呢?更别期待他们以造物主的身份,去给予我们创造出来的机器人特殊待遇。

尽管我们想假装特殊对待自己的孩子,是出于更高明的推理论证,或由哲学原理演变而来更高深的思想,但事实上,我们这样做是毫无道理的,甚至是非常本能的。自从苏格拉底以来,很长时间孩子在父母那儿的道德考量都很特殊——对待我们的孩子以特殊待遇是很深层次的神经冲动;而「对待与我们相似的事物以特殊待遇」与这种冲动是相似的。如果我们打算给予机器人和我们后代一样的道德考量,那我还是建议我们将机器设计成表情丰富的四足动物更好。因为我们通常不会给予头足动物更多的道德考量——尽管它们也是极具智慧的生命体。

且不管 Schwitzgebel 强调的这一方面——经常被主流文化所忽视的 AI 辩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担心机器人的叛变,还要考虑「造物」这个责任带来的重担。科学怪人 Victor Frankenstein 显然还没准备好承受这一切——所以在这一切来临之前,我们需要确认我们确实准备好了。

如果你对机器人是如何分享知识感兴趣,你需要这篇 → 机器人的「跨种族异地练」:我们能互相学习

还有机器人如何深度学习,你需要这篇 → 代码不是机器人的全部,有些事得让它们自己学


如果你想了解、试用更多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掌握最新的硬件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极客之选」微信帐号。查看历史文章请点击:传送门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