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极客养成指南】从 20 年前到现在,他们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跑鞋?

摘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下之履,始于挠光头发的设计。

前日小米公司旗下的华米公司联合李宁推出了烈骏和赤兔两款可以搭载芯片的智能跑鞋。这两款跑鞋可以搭载华米科技新研发的「华米智芯」芯片。介绍表明,芯片采用低功耗传感器,续航时间可以超过一年。类似 Nike+,搭载华米智芯的烈骏和赤兔可以通过合作开发的 APP 获得运动时间、步数、配速和卡路里数值等数据。

这不禁让我想到这个才在世上诞生没多长时间的跑鞋产品中,Nike,Adidas 这类运动大厂究竟是如何引领我们的跑鞋潮流的?

早一批成熟跑鞋都是「靠一口气」

世界第一运动品牌 Nike 的成功除了机智的营销之外,还靠着旗下 Air Max 系列的成功研发及项目设计师 Tinker Hatfield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7 年,由 Tinker Hatfield 主导设计的可见式气垫跑鞋 Nike Air Max 1 面世。tinker-hatfield-nike-air-max-1-og.jpg

(Tinker Hatfield,这个老头儿除了设计了 Air Max 系列,还设计了很多其他牛x的球鞋,比如那双让乔丹续约 Nike 的 Air Jordan III )

事实上早在 1985 年,Nike 就研发出了气垫缓震技术,但是一直受制于发泡大底和缓震橡胶的打压而无法实现量产。直到 1987 年 Tinker Hatfield 参观法国蓬皮杜中心这个可以将内部一览无余的建筑物之后意识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不设计一款可以看到气垫的跑鞋?」

这个点子与现耐克首席执行官 Mark Parker 一拍即合,便共同设计出了一款史无前例的外置气垫跑鞋 Air Max 1。就这样,运动市场的常青树就这么诞生了。

nike-air-max-1-620.jpg

(Nike Air Max 1 OG )

除了 Nike 主要采用气垫系统外,锐步也是使用气垫的好手。在统治室内运动鞋市场之后,在90年代初推出了能够包裹脚面的「Pump」技术,使用者可以通过脚下的运动时产生的压力促使鞋底的充气囊充气实现达到包裹脚面的效果。在随后推出了鞋面充气系统,锐步 Pump 技术进入了一个巅峰。可以说直到现在,锐步都没有其他科技能够替代这个 20 年前的技术专利,过度依赖这个局限性科技直接导致了它跟不上球鞋设计的潮流被 Adidas 收购。谁想到如今落魄不堪的锐步公司在 20 多年前是吊打一切运动厂商的?Reebok-shoes_1_1-3636d29cc9b4af11fc1036a3d7f8_meitu_1.jpg

(锐步旗下的 Pump Fury OG  其鞋舌上面的 Pump 按钮可以控制这双鞋的全脚面气囊)


20 世纪末,设计师们更偏爱整体结构带来的脚感体验

Nike 在相继推出 AIR MAX 90’/180’/93’这些后置开窗气垫之后,终于对前脚掌下刀,推出了 Air Max 95。这是 Nike 首次在前足位置放置可视气垫单元。95 以人体结构为灵感,将中底至鞋面形象务实地打造为一款具有「肌肉组织」的跑鞋。在 1995 年 Air Max 95 凭借前卫的外形设计和突破性的科技运用又一次火遍全球。Nike_Air_Max_95_OG_-_Neon_Sneaker_Politics_2_1024x1024_meitu_2.jpg(火遍全球的 Air Max 95 OG 鞋身结构从中底依次按照人类结构的脊柱、骨骼、肌肉纤维、皮下组织和皮肤设计而成 )

受到 Nike 等厂家的气垫专利的牵制,阿迪达斯只能通过扎根减震橡胶技术和其他功能开发产品。为了扭转在 Nike 面前的劣势,阿迪达斯在 1997 购买了一家科技公司的 Feet You WEAR(FYW)专利。不同于通常的缓震科技,FYW 通过模仿人类脚底形状,从支撑,缓震,包裹等角度全面模仿足底活动特性,成为了当时阿迪达斯主流科技。20060530020726394.jpg

(搭载天足技术 Adidas Eqt KB8 III,之后不久,由于 Adidas 跟合作方谈判失败和产品定位关系,Adidas 不再使用天足科技。)

当「智能」与「跑鞋」结合

随着材料技术和编制性能的发展,跑鞋逐渐实现了轻量化,结束了气垫统治跑鞋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渴望将现代电子科技融入跑鞋中,更加智能化地改变跑步体验。

(于 2006 年在各个电视台播放的 Adidas_1 宣传视频)

2006 年,阿迪达斯发售的一款当时标榜为「最先进」的智能跑鞋 Adidas_1,这款鞋可以让使用者自由调节缓震强度以达到最适合自己的效果。在 Adidas_1 中底上内置了一个利用纽扣电池驱动的微处理器,可以自行感知运动员运动时的压力水平并利用小型驱动电机调节缓震器的的反馈大小。然而,由于整个系统都植入跑鞋脚下,在高昂的价格面前(2000+RMB)这双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都饱受质疑,并没有被大众市场所接受。也间接断了所有运动厂家目前研究智能跑鞋的兴趣。54c806adb0a48_-_tb_shoe-lg-1.jpg

(智能跑鞋 Adidas_1 的缓震系统)

受惠于苹果带来的强大 APP 平台,人们更关注自己的运动质量。2006 年 Nike 也试水了跑步领域的智能电子设备推出了 Nike+。把这个拇指一样大的芯片放入支持嵌入的跑鞋里,你就可以了解到你今日十分详细的运动指标并且分享给别人。shoes.jpg

(Nike 与 APPLE 公司合作推出的 Nike+ 系统)

虽然这几年 Nike 已经停止了 Nike+ 关于智能硬件的研发,而转向通过 APP 为大家提供更全面的用户体验。相关报道表明在短暂几年中,Nike+ 已经拉拢了 1000 多万名跑步爱好者。其跑步领域营收业绩的提升,Nike+ 做了不少贡献。想必华米科技和李宁合作生产的「智能跑鞋」也一定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我想要一双穿起来特别特别爽的智能跑鞋

我们不可否认还有一些其他著名跑鞋厂家(Asics,Saucony等)一直在为大家提供舒适的跑鞋,可在智能化运动生活上,它们的反应还是太迟钝。

目前来讲,科学技术依旧不能允许我们打造一款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脚感的「智能跑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集跑步数据,体重,呼吸频率分析出运动状态,从而提高你的运动质量。

也许我们未来真的会有一双像《Back To The Future II》里面主人公那双可以自动系鞋带的未来球鞋,最起码现在已经有了外形完全一样的限量单品了不是?1.pic.jpg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