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担心的人工智能,中国学者们怎么看

摘要

「我们要接受人工智能的失控,如果没有失控就没有创新。」

「『失控』是一个褒义词,我们要接受人工智能的失控,如果没有失控就没有创新。」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话题探讨,引发了各领域专家、大佬展开思想与观点的激烈交锋。

6 月 24 日,2015 夏季腾讯思享会在北京举办。本次腾讯思享会以「智能社会与人类未来」为主题,邀请了南开大学教授吴功宜,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刘德寰,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哲学系教授翟振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社会学者、知名 IT 评论人谢文先生等知名科学家、从业者和学者进行了跨界碰撞,共同讨论智能科技发展对政治、经济、资本等多层面变革方向的影响。

现场,对于没有失控就没有创新的观点,不少嘉宾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南开大学教授吴功宜在「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机遇 OR 风险?」为主题演讲中表示,物联网是悬在人类头顶上的一把双刃剑,互联网遇到的问题,物联网都会遇到,未来物联网的问题将更加严重。在推进美好智能时代到来的同时,需要技术、道德和法律法规等系统的规范。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刘德寰也在以「科学怪人」为主题的演讲中提出需要控制智能技术涉及人性的部分,否则人类或将走向毁灭。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哲学系翟振明教授则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人与机器的关系,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下,机器芯片模拟甚至取代人的感官,相当于把人变成机器而不再是人机互联。

在有关「新智能时代的社会变革与隐忧」的对话中,格灵深瞳联合创始人、原 Google Glass 核心成员赵勇通过当前智能技术对交通的改变,表示人工智能正在经历春天,两到十年后或将进入收获的季节。另一位嘉宾社会学家、知名 IT 评论人谢文更关注国内智能技术的发展,他指出国内智能技术仍处发展早期阶段,不能因为对未来的担忧而限制其发展。

全场最激烈的辩论出现在跨界群议环节,他们围绕「智能与人: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主题,从信息化、心理学等方面,进行观点的现场交锋。其中,中国林业大学心理学主任朱建军提出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是人的奴隶,这个奴隶第一不能干得太快,不能造反,第二也不能干得太好,把人类的事儿给干了。北京大学心理系认知神经科学副教授毛利华则怀疑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实现,他提出从哲学上来讲,用人类的大脑理解人类的大脑是个悖论,其实很难解决。

针对智能社会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在闭幕演讲中提出,将来的机器人一定要产生出新的工作,这样它才有未来。所以,我不信机器换人,应该是机器渡人,机器生人,机器化人。「对我们来说不是智能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智能,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人机合一。人工有多强大,智能就有多强大,这就是人工智能。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