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服务为何蜂拥杀入企业级市场?

摘要

从个人到企业,专车应用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整个 2014 年,从出租车到专车,「汽车共享」模式已经开始在中国摧枯拉朽般破坏整个汽车出行链条,从「合法」、「非法」的争论再到如何纳入到现有体系内。

在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状况无法立刻改观的现状下,汽车共享给未来「更好的交通」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在商业世界之外,汽车共享也在给消费者提出新的难题:

有一个随时能提供汽车与司机的服务时,价格远低于拥有、供给一辆车的成本,你会做什么选择?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话题,更多指向了人性本身,一辆车代表的价值是否仅止于出行,还是有更多额外的心理感受,包括「拥有」这个事实所带来的安全感与身份提现,如「我有一辆奥拓」和「我有一辆 BMW」肯定是不一样。

2015 年,这个难题将从个人转移进入到企业市场,目前我们已经看到 Uber、滴滴专车、一号专车先后推出企业版产品。

对于专车企业而言,企业用户固有的商旅需求能贡献稳定、高额的利润,但企业在服务的定制化、稳定度、品质都有更高的要求,服务模式、收费模式都有足够的创新空间,这只是一个开始。

专车变量:改变企业出行

2014 年 7 月,Uber 推出了面向企业的专车服务「Uber for Business」,管理员可以创建企业账户并邀请员工加入,员工可以直接使用熟悉的 Uber 并选择企业支付。

这里面核心的逻辑是:

  1. Uber 企业服务可以直接复用已有的 Uber 司机、车辆资源。
  2. 不同价格档次的 Uber 服务,可以满足企业不同的商旅出行需求。
  3. 雇员可以直接在熟悉的 Uber 内发起服务,在完成行程后直接选择企业支付。
  4. 企业服务的账单统一由企业账号支付,省去了报销流程的成本与繁琐。
  5. 管理员可以在后台便捷地查看行程、费用、地点等概览信息,基于数据去规划企业商旅支出。

部分公司会购买商务用车,用于公司高管或部分日常出行,但无法覆盖所有雇员的出行需求,在出现行程爆仓的情况下,或需要异地用车,都没有办法响应这些突发用车需求。

传统的租车公司,也有提供面向企业的定制商旅服务,同时能覆盖跨地区的用车需求。但通常需要通过电话或行政人员进行预约,不能基于组织架构进行商旅需求管理。

专车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既然能把「汽车」共享给个人,为什么不能共享给企业呢?

专车服务拥有大量的车辆、司机资源,通过市场推广获得大量的用户,他们同时也使用 Uber 进行商旅出行。而基于互联网来降低商旅的流程成本,实现跨城市的出行覆盖,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企业专车哪家强?价格不重要

1 月 26 日,快的打车宣布「一号专车企业版」上线。目前一号专车企业版的客户已超过百家,中国电信、三菱集团、建设银行、深圳航空等一百多家企业均已开通企业版服务。

1 月 27 日,滴滴宣布推出「企业出行服务」。近一周的内测中,已有腾讯、蒙牛、中国移动、电通、华尔街英语、大陆汽车俱乐部、北京经开等超过千家企业与滴滴达成合作。

易到用车则表示,易到用车早在 2011 年就推出了「企业账户」,用户量已经超过六万家,其中包含中国银联、海尔、优衣库、百度、优酷、爱普生、万科地产等知名企业。

……

业内执牛耳的这三家专车企业,不约而同如此密集针对企业服务发声。侧面印证 2015 年「专车企业战」,将全面打响。

但从目前阶段看,大家提供的服务普遍同质化。企业集中付费免去报销,可通过 App 进行便捷支付。

但未来在企业专车服务领域,更多还是得思考如何帮助客户更简单、便捷、舒适地进行商旅出行。

司机极速接单、专属客服经理、汽车金融服务的接入、常客的定车定司机、月租年租服务、异地甚至跨国无缝驾乘 ……

这是一块完全不同的市场,甚至未来在这一领域获得成功的公司,跟现在这些知名的专车公司毫无关联。

企业对于「车」的需求会更个性化、细分化、专业化,专车求新求变,才能够在租车公司、企业自购车、出租车的夹缝中获得生存空间。

头图来自 Fast Company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