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F 2015 前瞻] 库兹韦尔:奇点临近,我们该如何与机器共同进化

摘要

他是比尔盖茨眼中对未来预测最准确的人,他创造了谷歌CEO拉里·佩奇梦想中的学习之地,他对未来技术的走向做到的不只是预测,而是如《连线》所说将预测转化为了一种社会运动,他就是雷·库兹韦尔:一些人眼中的先知,一些人口中的疯子,一个可能深刻影响人类未来三十年的智慧头脑。

夏日的某天,在硅谷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营地的一间屋子里,大约40名奇点大学的学生正在上课,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脸出现在一台可移动的机器人上,从屋子一处移动到另一处,倾听不同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反馈,而他本人却在几十英里之外的家中。

这就是奇点大学课堂上的典型场景。谷歌CEO拉里·佩奇评价说:「如果我还是学生,这里就是我梦想的学习之地。」

奇点大学始建于2008年,创始人是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它的宗旨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奇点大学这个名称来自于库兹韦尔提出的「技术奇点」这个概念,即人类的科技会在未来几十年呈现指数式的进步;当2045年的技术奇点到来时,机器的智能会超越人类智能,人类也会将大脑上传到云中,实现永生。

奇点大学的课程涉及从纳米技术、基因测试到机器人,吸引了大量年轻极客和创业者;全球的高科技公司也加入进来,包括最有名望的谷歌、思科、诺基亚和基因泰克,他们在大学成立时就成为了其合作伙伴。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Wired)认为,「库兹韦尔将奇点从预测转化为一种社会运动。」

疯狂的发明家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1948年出生于纽约。几年前曾经上映过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卓越的人类》(Transcendent Man)。在影片的开头是一段年仅十七岁的库兹韦尔当年参加电视猜谜节目《我有一个秘密》(I’ve Got a Secret)的存档录像。节目中,这位脸上挂着得体笑容的年轻人坐在钢琴前,飞快的弹奏出一段不同寻常的乐曲。解谜小组很快猜中了他的秘密:这段乐曲是由电脑谱写而成的——而这台电脑正是由库兹韦尔组装的。

这样一位奇人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坚信,电脑的价值简直不亚于人类自身,而未来则是当下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学习期间,库兹韦尔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发出一项技术,用计算机帮助高校学生进行最适合学校的综合分析,他后来出售了这项技术,获得10万美元。

MIT毕业后,库兹韦尔在1974年成立了库兹韦尔计算机产品公司 (Kurzweil Computer Products,),他的首次重大突破随之而来。他设立了第一个光学字符识别程序,能够识别任何字体。在这之后,他在飞机上凑巧坐在一个盲人旁边,又激发了他的发明灵感,便发明了为视力有障碍人服务的阅读器。他还发明了平板扫描仪、文字—语音电子合成器。

1976年,他的一位顾客抱怨说电子键盘不能存储记忆,库兹韦尔用模式识别的原理发明了第一个能够重复钢琴和其他乐器声音的电子键盘。今天人们提起他的大名,很多人还会称之为「那个键盘小子」。1999年,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授予库兹韦尔国家技术奖章,这是美国对发明家的最高奖励。(年初做客极客公园的沃兹尼亚克也是这一奖章的获得者)

 同许多知识怪人一样,库兹韦尔大部分时候过着安稳的隐居生活。他与结婚已经近40年的心理学家妻子住在波士顿一个安静的郊区,在家中有300只左右猫的小雕像。库兹韦尔说,他喜欢这种形式的猫,它们看上去都在「用它们的方式安静地思考」。

 库兹韦尔公司总部设在一幢坚固的混凝土大楼中。他办公桌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幅他父亲的油画,他的父亲是一名作家和列车长,58岁时死于心脏病,这件事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儿子。库兹韦尔想让父亲复活,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使用父亲坟墓里的DNA和他自己珍藏的记忆让父亲复活。可以肯定的是,这位66岁的老人觉得死亡难以接受。

 为此库兹韦尔塑造了一个名为雷蒙娜的立体虚拟人作为自己的化身。对他而言,这是他对未来奇点世界可能性的一次探索:采取各种不同的身份,享受无限的幻想生活。「在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如愿成为任何人,甚至扮演自己的同伴」。

 这就是库兹韦尔心目中的未来世界。


 通向未来

 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评价库兹韦尔:「他是我所见过的预测未来最为准确的人。」他在几十年前作出的关于人工智能的预言在最近几年一一成真。如20世纪80年代他曾预言计算机将全球联网。他还预言1998年计算机将战胜人类棋王,最终,这一预言提前一年在1997年被验证了库兹韦尔。在他的眼中 「每一件事物都将彻底变成一种信息技术。」

 即使是在深信科技的美国,在人类与机器的融合问题上,普通公众也持怀疑态度。2005年,库兹韦尔650页的著作《奇点临近》出版后,迅速成为畅销书。但是媒体对此观点持谨慎态度,且大多数科学家也不认可书中观点,但是十年后回国头来,我们发现,近几年出现的从机器驾驶的汽车、教导儿童的人形机器人到语音操作的工业计算机,均验证了库兹韦尔的预言。

 「在1999年,我曾经指出,十年后我们将见证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智能交互手机的问世,彼时人们对我的预测嗤之以鼻。一晃十年已过,谷歌使得这两项预言变为现实——自动驾驶汽车已经问世,人们也可以与自己的安卓手机进行语音交互。你也许可以耸耸肩膀说这些科技围绕在我们身边,没有什么了不起。而事实上我们正在一个加速创新的轨道上。」库兹韦尔总是毫不吝啬对那些嘲讽过他的人进行回击。

对于科技的未来,库兹韦尔有着自己的体系性理解。

「考察未来技术影响时人们通常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首先是惊奇和敬畏,认识到技术解决人类社会多年顽疾的能力;随后是恐惧,因为这些技术将会带来全新的威胁;此后,我们希望随之而来的是找到一个唯一可行的,负责任的路线,设定一个审慎的方针,既可以实现技术的潜能,又能使威胁可控。」

人工智能——相爱还是相杀

 2013年的电影《她》(Her) 曾经引起轰动:一名孤独的男子和一个人工智能系统产生了奇异的爱情。这部影片的背后是一个诡异的命题:什么才是人类和机器的终极命运——相爱还是相杀?即将过去的2014年,人工智能领域突飞猛进,之前只是一些小范围的议论终于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

这场大讨论一方的主角,是传奇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硅谷巨子埃隆·马斯克。下面是马斯克在一次公开论坛上耸人听闻的言论:

「我们必须对人工智能格外小心,我认为人类最大的威胁莫过于此。在国家和国际层面必须有必要的监管,防止我们干出愚蠢的事情。创造人工智能相当于召唤恶魔——在很多故事里拥有五芒星和圣水的人们,他们以为他们能够控制恶魔,但最后都失败了。」


面对「危险派」咄咄逼人的气势,「友好派」的领军人物雷·库兹韦尔站了出来。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惊奇,敬畏,恐惧之后,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发挥技术的潜能,并使其危险可控。」这是库兹韦尔的回应。

 库兹韦尔为《她》写了一篇长长的影评。他认为人类并不会被人工智能超越,因为人自己会通过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来增强自己。现在已经这么做了—如人工耳蜗、人造眼球并与神经相连,他最后预计三十年内人脑将和云端直接相连。

「这部电影展示了人工智能的终极意义——富有人性和懂得爱。」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库兹韦尔加入这样的论战。在过去二十年里,他一直是公众和学术界的桥梁,他一方面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探索,另一方面又不断将人工智能的美好愿景传递给普通民众。根据库兹韦尔的理论,机器承载着人类对长生不老的期望,这是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的梦想。这种期望同时驱散了人类对机器优越性和敌对性的恐惧。他说:「进步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它对人类起着补充作用,而不会取代人类。」

「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人类——机器文明里。机器只是我们智力的一部分」 库兹韦尔最后说。


Notice:想要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前沿理论?库兹韦尔将在 GIF2015 大会上分享他最新的思考,点击查看大会完整日程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