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硅谷已经很少有真正革新的创新

摘要

为什么现在硅谷的创新都集中在应用和一些小玩意上,而不是像 Hyperloop 这样对民生有重大影响的真正创新产品?文中列举了硅谷现存环境的九个弊端,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性。

编辑注记:本文编译自 Why Silicon Valley Funds Instagrams, Not Hyperloops,原作者 Jerzy Gangi 是个资深企业家和顾问。文中列举了硅谷现有创业环境的一些弊端,非常具有启发性。


Elon Musk 发布了 Hyperloop 管道交通系统的 alpha 方案,在称赞和质疑之后,一个新的疑问又引发人们的思考:尽管管道交通的早有人提出,但为什么没有一项获得人们的认真的对待或者投资?

硅谷的创业环境已经不利于革新产品

本文的论点非常简单。尽管方案构想早有人提出,但硅谷仍然没有发展出可以提出像 Hyperloop 这样真正改变民生的创新产品的公司,原因就在于创业生态系统机制的缺陷。这种机制扼杀了创新。

现在充斥着大量的网站、应用,或者“硬件复兴”的产品,山寨、同质化不提,却也很少有可以改变我们线下生活的创新。无论是硅谷还是世界上其它地区的文化和企业精神,都被“群氓效应”影响,无法去发掘那些真正的具备革新性质的创新产品,并将其推广至市场。

这一结果无论是对社会、对资本市场、对私有投资者、还是对企业家精神而言,都是是一重大的失败。

为什么大量的投资都涌向哪些和玩具没多大区别的东西,而非可以带来生活方式改变的产品?为什么投资都目光集中在手机应用上,或者一些小玩意上,而非像 Hyperloop 这样可以对民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产品?

很显然现有的鼓励创新产品的机制存在缺陷。本文将从九个方面解读这样问题,为什么应用小玩意可以很快集资,而 Hyperloop 这样大型的可以真正改变生活的创新项目却没有机会。

硅谷的创业环境喜欢像羊群一样跟风

原因一:现有的 IPO 市场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股票市场曾是企业家们为自己的公司筹资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基金经理和各大小交易者为自己利益博弈的场所。人们在乎市场份额,公司市值,关乎的只是交易者自己认为的股票价值,是一个纯粹的把股票作为商品交易的市场,公司的价值被由股票的供求所决定的价格来左右。所以当一些创业者和投资人开始排斥股票市场,不再选择公开上市时,许多像 Hyperloop 这样的需要大量资金的创新项目的集资也就存在困难。

现在的 IPO 市场需要进行改革,以使其重新回到设立初衷的正轨上来。

原因二:过度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不利于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

早期的风险投资家们会仔细挑选投资项目,选出那些他们信赖的赢家。但现在,许多投资机构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组合策略,期待可以从数量众多的潜在赢家中偶尔诞生的几个明星产品。

对于像 Hyperloop 这样的大型项目,早期至少要 20 亿美元做出工程原型。可如果风投都采取过度分散化的投资组合策略,他们为每个项目投资的金额只会小的可怜。

原因三:没人为想法集资

今天投资界著名的信条就是不为想法投资,不为概念投资,不为项目规划、商业计划投资,除非已有用户,没人会去投资。这样一来,对于那些还没有产品的创业者而言,他们不可能获得建造产品所需的资金。即使你的项目获得科学证实,同样可以量化成败,就因为没有实物产品,依然很难获得投资机构的认可。

所以如果你拿着 Hyperloop 的方案去找投资,没人会理你。而没有早期大量资金的投入,这样的大型项目更本不可能被建成。

原因四:过度迷信最小价值产品导向

现在许多创业者过度迷信最小价值产品(MVP,minimal viable product)思维,认为当你无法证明你的产品会获得大量用户认可时,可以先推出一个精简版,小成本的尝试,试探市场,快速迭代。

而 Hyperloop 这样的大型交通项目,需要大量的投入才能成形,之后才能去捕获用户、获得收入。如果企业家们都迷信 MVP 的信条,他们自己都很难去实践庞大的构想。

MVP 有其适用的场景,它本身只适合小项目

原因五:投资者希望退出资本的方式获利

现有的资本市场中,投资人通过退出资本而非投资项目的收入获得利润。投资人投资看重的不是公司未来的盈利,而是自己投资金额的时间价值,他们希望自己投入的这笔钱在增值后依然可以取出,继续投资其它公司。比如当风投投资的创业公司公开上市后,就可以将这笔钱撤出,获得回报。

但像 Hyperloop 这样的交通工程,今后很显然会有持续的现金流回报。将其作为私人公司,远比公开上市更具诱惑力。所以,如果一个创业公司今后并不想公开上市,风投很难通过推出资本获得回报,自然也不会去投这样的公司。

原因六:投资人过度专业化,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缺乏冒险的勇气

许多投资人过度专注某一领域,比如“社交媒体投资人”,或者“电子商务投资人”,他们只专注在自己熟悉的狭小领域,寻找所谓的利基市场。那么 Hyperloop 该归入那一类?如果一个不像 Musk 那样有名的人想出了新的交通工具,而又没有“新交通工具”领域的投资人发现它,其它领域的投资人也会因为自己的不熟悉而不去评估投资。

现在,当应用、硬件创新成为潮流后,投资人又细分到这些领域去查看。而新领域的创新,尤其是大型项目的创新,显然不会去关注。大量的投资人其实和一些创业者一样,都只是跟风,而不愿自己去冒险尝试新事物。

原因七:企业集团的研发能力下降,导致并购盛行

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失去了创新能力,他们愿意花费大笔价钱收购别人的创造。这样的后果也对创业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大量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也会把被收购当成公司推出产品的动力,结合前面提到的投资机构倾向于退出资金获得回报,以及创业者迷信最小价值产品,导致做个小而低成本的产品之后在卖掉公司,成为更有利可图的方式。

Hyperloop 很酷,确实可以盈利。但是一个长期的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没有多少人会去认真对待这样的创新。

并购成了大公司发展的动力

原因八:没人相信首次创业的人

投资人更倾向于相信投资有过长串创业史的人,认为他们更有经验和能力,即便又像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DHL, Amazon, Google 这样的公司作为反例。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许多有潜质的项目都会被忽视。如果投资决策真的是集中在项目本身,而非其它并不具决定性的因素,也许改变我们生活的发明会更多。

原因九:跟风群氓导致人们迷信教条

一旦一种投资行为或者创业方式成为教条,人们就会盲目的执行。然而创新本身不就是打破陈规吗?当前的许多投资人和创业者恰恰成为这些教条的受害者。瞄准利基市场、不投资想法、不投资没经验的、要先做最小价值产品、不要商业计划、不要 IPO、不要高风险项目等等的教条以指导思维的方式出现,结果成为了束缚思维的紧箍咒。

这些教条有其存在的特殊环境,盲目遵循降低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新领域的突破,新领域的创造自然更加艰难。如果我们想要更多像 Hyperloop 这样可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产品成为现实,我们需要更有勇气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也需要新的创业思维和环境。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