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Model S 存在的问题

摘要

对于 Tesla 的那个超大的 17 寸触摸屏中控台到底是全新的人车交互体验还是有着潜在危险的失败实体按钮取代呢?

Tesla 是一个拥有浓浓互联网基因的汽车公司(PayPal 联合创始人 Elon Musk 创立),纯电力驱动、颠覆性的车内交互模式让 Tesla 成为了汽车行业中的“另类明星”。而 Model S 是目前 Tesla 最主流的电动车品牌。

在此之前,身在美国的 Giggs 曾在驾驶 Model S 超过 4 个月后为极客公园带来极客视角的“汽车评测”三部曲:全新的人车交互体验电动“车”Tesla 和 挑战性的销售及服务模式,分别从车内触控系统的使用体验、汽车最核心的驾驶感受上以及 Tesla 的售后服务上进行独特的评测。

同样的,美国投资者 Kane 在试驾过 Tesla 的 Roadsters 和 Model S 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试驾评测The Problem with the Tesla Model S,极客公园为您编译此文,增加对 Model S 这个明星未来电动汽车的了解。


最早和 Tesla 的汽车打交道已经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 Tesla 还只是一家生产一种新奇的跑车 Roadster (价格昂贵,共生产并卖出 2100 多辆,已停产),恰好碰到一辆去往纽约的 Roadster 电动跑车因为电量不足借用洗衣房的电源充电。第二天,找了个借口跟驾驶这辆车的工程师搭上讪,然后短暂试驾了一下这辆 Roadster 电动跑车。

试驾之后感觉第一代的 Roadster 电动跑车像是一辆豪华的卡丁车,虽然加速快得让人难以置信,但由于它的驾驶舱太过狭小、驾驶体验颠簸不稳以及动力转向的不足 (起码在坎布里奇是这样),让你感觉这辆车像是有点超出你的掌控一样。

Roadster 电动跑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它并不是一辆真正的汽车,而是一些有钱人的代步车。虽然很酷,但也仅仅是对电动科技探索的试验载体,还不够成熟。时至今日, Model S 已经改变了之前 Roadster 的不足,真正成为一款成熟的电动汽车。

Model S 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款 Tesla 电动汽车,85 千瓦的版本充满电可以行驶 480 公里,动力强劲,加速性能能达到跑车的水准,0-96 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仅为 4.2 秒,下面是《汽车杂志》 对 Model S 与 宝马 M5 进行的起步测试。同时,在上个月 Model S 还被《汽车杂志》评选为 2013 年年度最佳车型。

但是,Model S 有一个重大缺陷。

整个仪表盘是一个巨大的触摸屏(17寸),可能你会说,“这多先进啊,所有操作都能在这个触摸屏中控台上实现,这才是 Tesla 啊”。但是 Tesla 这个和普通汽车最大的不同的全触摸屏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回想一下汽车的仪表盘,一般都是由各种模拟控制构成:时速表盘、旋钮表盘和控制杆等,它们控制汽车的子系统,如温度、音响和导航等。这些模拟表盘虽然看起来有点老旧但它有两个不可取代的优点:触感和物理模拟。这两个优点意味着你可以感知你对汽车的控制以及物理上的控制程度。这两项功能对汽车的驾驶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你可以在控制汽车的同时保持视线始终关注路况。

而对于 Model S 来说,除了极少数人可以做到在抬头开车的同时“盲操作”触摸屏外,其余大多数人不可避免的会将视线移到中间的中控屏上去的。另外很多时候还要去用单手操作(另一只手还在方向盘上),这不免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我并不是说触摸屏是一个坏主意,相反,如果能正确利用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正确即意味着要更多的去利用屏幕的数字本质:在屏幕上任意位置进行手势操作都可以识别,以及新的反馈形式,如声音控制。这样驾驶者可以将视线保持在路况上。此外触摸屏可以提供比模拟表盘更多的功能。

而 Tesla 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将触摸屏当作模拟表盘的电子升级模式。屏幕按钮和滑动块构成了主要的交互界面,其实数字屏幕版的按钮是无法取代物理实体按钮的,因为没有必要,就像电子书无法取代实体书一样。这样做不仅没有充分体现它作为取代实体按钮成为下一代控制系统的优点,甚至在功能上还达不到要取代的实体按钮。这就像大提琴的发明者坚持认为大提琴是可以演奏小提琴部分乐谱的,如果你的确努力尝试了这一点确实可以达到,但别人可以用小提琴很轻松的做到这一点,可以更愿意这样做。

Tesla 将全部精力投注在那块 17 寸触摸屏中控台上的行为是走在了错误的方向上,而且可能还有潜在的危险。而宝马的抬头显示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采用全新的技术将信息显示在挡风玻璃上(上图),顺利解决了目前模拟显示触摸屏分散驾驶者视线的难题。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