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冲出亚马逊

摘要

亚马逊的 Kindle 还未入华,仅上线电子书城便赚足了眼球,作为国内的数字阅读和数字出版平台,多看在亚马逊强大平台的压倒性优势面前,手中又有哪些筹码来应对亚马逊的冲击。

亚马逊中国的电子书城上线也有些时日了,而 Kindle 却迟迟还未在中国发售。多看也是依托于 Kindle,在最初 Kindle 没有提供中文支持时,为 Kindle 系统提供中文解决方案,随后多看阅读也覆盖了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 iOS 和 Android 平台。

多看科技已成立三年了,多看书城也上线有八个月,目前总的用户数为 700 多万,其中 iOS 不到 100 万,Android 占据了 500 多万,其余为 Kindle 等其它平台。付费用户 5 万多,其中 iOS 用户接近一半。(iOS 付费率:超过 2.5%;Android 付费率:低于 0.6%。iOS 平台用户是 Android 平台的四分之一,但付费率是 Android 的 4 倍。数据来源)尽管最近多看阅读 2.0 for iOS 版被 App Store 下架,2.0 for Android 还未上线,但是用户量和图书销售量都还保持不错的势头。

从数据上看多看的成绩并不是很乐观,尤其是 Android 平台的付费率太低。去年亚马逊已进入中国数字出版市场,Kindle 在中国发售也是早晚的事情,Kindle 的优质的阅读体验加上其平台的压倒性优势势必会影响国内的数字出版,多看手上又有哪些筹码?

• 精致的阅读体验

此前多看的阅读体验并非一流,只能说中规中矩。而进入 2013 年以来,先是多看阅读 for Kindle 版,紧接着 2.0 for iOS 版,还有即将到来的 2.0 for Android 版,此次升级界面更新很大,交互体验和美观程度提升了不少。仅在 Kindle 上的扫描版 PDF 重排以及不断完善的 PDF 切边功能弥补了原生Kindle 系统在看 PDF 上的不足,多看利用差异化的技术优势在国内 Kindle 水货市场上的安装量达到了有 90% 左右。新版多看在全平台上的阅读数据也都是同步的,提供统计的数据也比 Kindle 原系统丰富很多。书籍笔记也可以直接导出到印象笔记,微博分享读书数据也是利用本地化服务的优势。多看此次在软件体验上下了不少功夫,提供了更丰富和易用的功能。Kindle 在各个平台的阅读软件则显得粗糙和简陋了许多。

• 强大的排版引擎

多看利用此前的技术积累开发了一套具备纸质书排版水平的排版引擎。在字体选择,多字体混排,图文混排上能达到出色的排版效果,对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程序代码的处理也驾轻就熟,以及对不同分辨率的设备进行自动排版。比较有代表性的书籍是《思考的乐趣》,其中混杂了各种数学公式和插图,在排版用心的程度可见一斑。重视技术的积累,利用技术优势转变成商业优势,而一些大公司的摊子铺的太大,销售上占主导之后,技术上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就这也给了小公司开拓市场的机会。

• 靠谱的编辑团队

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有着极大的差异,电子书的营销不同于传统书籍的营销。纸质书的读者和电子书的读者接受书籍信息的方式不一样,前者倾向于对书籍内容了解的更深入一点才决定买不买,而后者则是在浏览书籍的主要信息以及推荐理由后做决定。这就要求编辑针对使用移动设备看书的用户,重新写文案和书城里的专题推荐来吸引用户。多看的编辑大多是来自传统的出版机构和媒体,在内容的筛选、策划以及营销上都对内容团队有很高的要求。针对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来做出新的判断。

• 重视版权的保护

版权保护是每一个做数字出版必须要强调的,否则无法保证出版方的利益,便不会再有合作伙伴。用户买了正版电子书之后发现有盗版的也一模一样,也必然心理不平衡。多看采用的 DRM 加密是一书一密,且每本书的算法都不一样,每本书也都准备了两套 DRM 方案,一旦有异常可以随时切换。

• 与小米的融合

2012 年下半年,小米全资收购多看,尽管多看也可称作平台,但是用户量和资源仍不足以支撑其对版权内容的扩充。多看融入小米之后,在以后的 MIUI 系统上必然会预装多看阅读,虽然小米和多看用户有一定的重叠度,但是在面对亚马逊时不至于显得身单力薄。利用小米的平台资源优势的拉动,多看也有底气说今年要上线 2 万本精编图书。

• 打造自己的 UGC 社区

多看在之前就上线了书籍评论的功能,利用 UGC 来打造读书社区。而 2.0 版本上更是强化了评论的展现,在个人中心里加入了热门评论,通过用户读书的有效互动来带动电子书的销售(这一点是豆瓣的强项,但是豆瓣的阅读体验却和多看相比逊色许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而不仅仅是数字阅读 App。

• 对产品功能的打磨

多看阅读 Kindle 版几乎是一周一次升级,而 Android 和 iOS 版的迭代频率也很快。对于用户的反馈都会及时的针对回复。我参加过几次多看的内测,对于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多看都不放过。多看很重视用户的反馈,其 CEO 王川,其他副总裁都解答过用户的问题,内容、技术、设计团队也都常泡论坛,现在 CEO 王川在多看的书评系统里做客服。多看一直专注在功能上的打磨,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做到后面做出自己的门槛。

• 不断丰富内容源

在 12 年下半年,虎嗅网爱范儿36氪等科技媒体均在多看书城上线电子杂志,目前还是前期培育阶段,现在看起来效果还不错,然后帮助媒体找出其细分的用户群体和市场,后期可能会引入广告分成来实现收益。在多看阅读 2.0 for Android 版本中加入了原创网络文学,利用多看的优质的阅读体验和网络文学成熟的用户付费模式,在商业模式上也突破传统的卖电子书的模式,拓展收益来源。而最新的消息是多看动漫图书引擎也已经开发完毕,多看精致的阅读体验应该会延续到漫画上。只要内容和体验做好了,商业模式则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目前多看的书城的内容数量和亚马逊差太多,尽管图书的排版质量相对较高,但是精品图书还是太少。对于一些畅销书,传统出版社对于同步发行电子版仍然有顾忌,出版社不会革自己的命,那么谁有庞大的用户、付费阅读比例、合理的定价谁便最有可能说服出版方争取到电子版的发行。这不仅仅是多看要面对的,也是亚马逊,唐茶,豆瓣阅读的问题。在这方面,亚马逊的平台优势明显。

之前看过多看副总裁胡晓东说过:“一本书都做不好,如何做平台?一本书的盈利模式的不清晰,如何向合作伙伴许诺未来?” 。这种用心做好一本书的态度,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的探索,促成一个完善的、健康的生态圈的建立。

多看在数字出版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在重重的压力下能否实现目标,拭目以待。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