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新闻的进化

摘要

在线新闻的时代,谁为我们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是依然仰仗知名媒体的深度报道,还是让用户创造内容来发现新闻之后的真相?

新闻的价值是什么?是提供最快速的报道,还是挖掘消息背后的意义。

在这个媒体泛滥的时代,对读者来说,每当一条新闻爆发后,总可以在无数的地方看到类似的报道(在线媒体尤为明显);而对于内容提供方来说,为了更大程度的吸引眼球,每日大量炮制新鲜内容也是其必须的工作。这种快节奏、浅报道的新闻现实就短期看来是难以动摇的,但信息的大量重复并不是唯一的问题所在,另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报道所传达的往往只是新闻来源方希望传达的信号,但事实上,对于新闻的接收方来说,表面现象之后的真正含义往往更有价值。

那么,谁能够为我们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呢?是像传统报刊的时代,仰仗知名媒体进行新闻的深度报道,还是像互联网自媒体时代,让用户创造的内容来发现新闻之后的真相?积极的互联网乐观主义者会认为解决方案为后者,我们也的确能够看到许多互联网个人用户为我们进行新闻背后的解读,从论坛上的新闻爆料、到博客上的个人解析、到社交网络的整理聚合,用户的确可能带来传统媒体机构难以发现的视角和观点。在极客公园活动上,雪球财经创始人方三文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当今年 7 月浑水对新东方不利的财务报道消息放出来时,雪球上来自各行各业的用户利用自己的不同背景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于这一消息给出了最有价值的分析。

相信大多数人会同意,像这样的解读正是一条新闻真正的价值所在。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对个人来说,这种有价值的新闻挖掘是相当难得的。对于大多数的新闻来说,或难以获得这样的待遇,或有价值的分析由于信息的重复和过载被掩埋。信息需要被人发现才有价值,但读者该如何选择新闻来源,如何判断文章是否值得阅读,这是互联网内容依然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线新闻的进化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在线新闻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腾讯科技曾经就这个问题提出了“内容 4.0”的概念,将内容的演化分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多人对多人”、“精彩内容吸引付费用户”四个阶段,主要从消费方式的维度进行了梳理。而极客公园内部也就这个问题发起过讨论,在我们看来,从新闻的创造和编辑方式这一维度来看也许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新闻的专业创造和编辑

在互联网的原初,大多数人的在线新闻都来自于少数的几家门户网站,无论是国内的新浪、网易、腾讯、搜狐,还是国外的纽约时报、BBC、Yahoo。对新闻提供方来说,从高质量的深度报道,到普通的即时报道,为了适应最大众的需求,它们必然会像印刷时代的报纸一样,在内容覆盖和报道类型方面无所不包,所谓“门户”。而对于读者一方来说,此时的在线新闻与过去没有任何区别,由于缺乏更多的新闻来源,少数的几个编辑的品味决定了大多数读者能够看到内容的全部。

新闻创造的众包

在其出现之初,由于发布的门槛过高,博客并没有的带来太大的变革。但随着 更方便的博客发布平台 Blogger、Wordpress 的流行(国内则是博客大巴、新浪博客),从印刷时代以来一直垄断内容发行渠道的传统媒体开始受到无数“业余”博客的挑战,在这个自媒体的萌芽阶段,由于缺乏专业训练,他们中的大多数更偏重于内容的新鲜度,而非内容的深度挖掘。

在这样的背景下,带有浓重传统基因的在线新闻媒体最初的应对方案是重构自己内容发布的周期,以快对快,在速度上不至于落后与广大的博客们。在大量“新”闻的冲击下,需要长时间酝酿和研究的报道无疑受到了冷遇。

新闻筛选的众包

博客带来的新闻来源的爆炸在民主化内容发布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噪音,如何从这些信息中找到优秀的内容成了一个头痛的事情。当 Google News 这样的依靠机器排名算法的新闻服务还在缓慢进化中时,以众包形式进行新闻内容的筛选类产品开始崛起,2004 年诞生的 Digg 让用户第一次有地方分享自己认为不错的文章,并通过大量用户的投票将有价值的新闻推送到更多人的面前。大众,而不是几个编辑,开始影响用户的阅读内容,之后的 Reddit、HackerNews 等也遵循了类似的模式。

更简化、更个性的新闻创造与筛选

Digg 的模式看上去很美好,但用户的质量决定了其最受欢迎的文章的质量。许多人很快发现了这一系统的不足,大量用户开始聚集起来,开始出于质量之外的原因推广某些链接。这让其原本设计的、浮现出最优质内容的目的受到严重威胁,虽然后来多次改版,但 Digg 始终无法摆脱这一魔咒,最后被多次拆分出售。此外,这一模式本身具有某种堆雪球的效应,来自于知名人士和来源的文章更容易获得大众的追捧,而对于一位只是偶尔贡献内容的默默无闻的人来说,Digg 是难以让其内容真正获得更多人关注的。当然,Reddit、HackerNews 在这方面由于社区氛围的优势让其这一问题并不明显,但也有不少抱怨其上热门内容单一的声音。

如果说一个有相同兴趣的群体集合在一起的时候容易思维趋同,导致视角和内容的日趋狭窄,那么去中心化的 Twitter 则提供了另外一个出路。用户通过自我选择关注的对象,打造了个性化的关注列表,缓解了群体彼此作用力对于内容筛选带来的影响,也缓解了某些超级用户对于内容的主导作用。同时,140 字的限制带来的内容精炼、更傻瓜化的发布和筛选的合一都让其成为了新闻最佳的发布场所,其“世界的脉搏”这一称号也得的名符其实。

 

当然,过分简化的内容、傻瓜的发布、快速的时间流呈现加剧了之前博客时代一直存在的问题:为了追求速度而缺乏深度思考,为了在繁杂的信息中吸引眼球而博出位。新闻的发布确实更民主了,但新闻挖掘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那么,下一步是什么?

新闻分析的众包?

前段时间 Twitter 创始人 Evan Williams 的新项目 Medium、Branch 曾经引起过不少关于在线新闻下一步的讨论。这两者有类似的核心思路,即利用大众的力量,对于新闻、话题进行众包式的探讨,Medium 是让用户在同样的话题板下以成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Branch 则是让用户以一种优雅的讨论形式(引用、分支…)来挖掘新闻话题蕴含的意义。

除此之外,我们在其他地方也能发现类似服务的萌芽(Quora、知乎、剪客、微刊…)。为什么说这可能是未来在线新闻的方向呢?新闻文章、博客博文的评论也许可以作为讨论的场所,但附属于文章的属性本身注定了其重要性不够,而在功能上也同样没法实现最佳的讨论氛围;微博的精炼彻底剥离了新闻的背景,而松散的评论也难以形成有体系的线索。通过聚焦的用户、聚焦的话题、聚焦的目的,众包的分析似乎为我们指示出了一条在线新闻发展的可行之道。

当然,话说回来,Medium 目前的萧条、Branch 的小众尚不能对这一预测进行证实,这一道路是否真的可行还要看此类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如何。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